...其四兼湿,病名湿温,一名湿热;其五兼燥,病名温燥,一名燥热。其实即湿火、燥火症也,已详前温热即是伏火篇,兹不赘。惟戴氏原论∶谓伏邪多汗,兼暑更多汗,则表必虚,故发表之味,不可妄用。至湿热最宜分利燥脾,木通为上,滑石次之,猪苓、赤苓、泽泻又...
...目录 《圣济总录》回阳发表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回阳发表汤【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肤)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泽泻半两,半夏(汤浸7遍,炒令干)1分,干姜(炮)1分,天南星(炮)1分,甘草(炙)1分。【制法...
...至於传变之后,亦未尝悉分之也,诸家皆与感冒四气并中风条混治,惟陈无择别立伤风一方,在四淫之首,且依伤寒以太阳为始,分註六经,可谓详密,但风本外邪,诸方例用解表发表,然受病之源,亦有不同,若表虚受风,专用发表之药,必至汗多亡阳之证,若内挟痰热而...
...新感温热,邪从上受,必先由气分陷入血分,里症皆表症侵入于内也。伏气温热,邪从里发,必先由血分转入气分,表症皆里症浮越于外也。新感轻而易治,伏气重而难疗,此其大要也。谓予不信,请述陆氏九芝评孟英之言曰∶仲景所论温热是伏气,天士所论温热是外感...
...阳气,而冰冻寒凉最伤脾败胃,戕害阳气。血脉喜温恶寒,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因此寒凉饮食还影响血脉运行。 建议:阳虚体质者多疲倦怕冷,宜温补忌清补,可多食温热之性的食物。瘀血体质者行血迟缓不畅,可常食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
...目录 《点点经》豆淋发表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点点经》:豆淋发表汤【处方】全归1钱,白术1钱,苏叶1钱,蒲黄1钱,干姜1钱,川芎1钱5分,川羌1钱5分,茯苓1钱5分,丹皮1钱5分,陈皮1钱5分,熟地1钱5分,薄荷8分,甘草3分。...
...目录 《解围元薮》发表攻里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解围元薮》:发表攻里散【处方】老人牙灰4个 牛虱30个(焙)桑虫4条(焙)川山甲 虎骨(酥炙)鹿角灰各30克 蜈蚣20条(炙)败龟版(炙)蜂房(炙)官桂各30克 麝香1.5克 牛黄...
...再论重译 史贲 看到穆木天先生的《论重译及其他》下篇〔2〕的末尾,才知道是在释我的误会。我却觉得并无什么误会,不同之点,只在倒过了一个轻重,我主张首先要看成绩的好坏,而不管译文是直接或间接,以及译者是怎样的动机。 木天先生要译者“自知”,...
...仲景云.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脉诀以动脉为阴.以弦脉为阳.何也.此是开卷第一行疑处.而世人不知讲.予谓脉诀所言.分七表八里而单言之也.此之所论.兼众脉而合言之也.大抵杂病各见一脉.唯伤寒必兼众脉而见.何以言之...
...巴茅果 半边苏 草龙 长春七(图) 秤杆草 川防风 椿白皮 葱白(图) 大唇香科科 大豆黄卷(图) 大发表 大肺筋草 淡豆豉(图) 大头陈(图) 大叶桉叶 大叶香薷 大叶紫苏 灯盏细辛 滇白芷 滇南冠唇花 吊灯笼 地皮消 冬里麻 东廧子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