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曾参在孔门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门十哲”之列,直到颜渊配享孔子后才升为“十哲”之一。唐玄宗时追封为“ 伯”。中唐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参的地位也随之...
...近交系动物首先应用于遗传学研究,以后又为肿瘤和免疫学家所重视。在肿瘤的研究工作中应用最广泛,培育的品系也最多,对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实验治疗和新抗癌药物的研究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近交系动物的建立已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视...
...基因的概念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基因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突变单位、重组单位和功能单位;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基因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表达...
...它的现状又怎么样? 1、从中西医结合谈起 自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医和西医长期并存,使得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在广泛的实践中接受了深刻的比较和严峻的检验。在此期间,虽然出现过“全盘西化”的潮流,并以国民党的“取消国医法”达到顶峰,但...
...发展历程。我国的手外科医学工作者曾经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多项“第一”。上世纪60年代初,陈中伟院士实施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进入80年代,“中国皮瓣”、“中国手”的发明,十指离断再植重建等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我国在手外科领域的地位;90年代以来,...
...国内COPD治疗领域的专家在“2009思力华专家会”上强调,临床上应重视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使患者受益。 胆碱能机制在COPD发病中 起重要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蔡柏蔷...
...的研究中的应用 对“证”的认识是中医学的核心问题。证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它包含着全身不同系统、不同组织及细胞、分子水平的综合变化。证的研究之所以没有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从而无法从指标的变化中认识其本质。在证的...
...的《中医学模式及其现实意义》率先发表在1983年第8期《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在《中医药揭秘》、《中医学导论》、《中医学方法论》等专著中,何裕民教授对中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均有诸多精辟论述。 何裕民教授曾在多个...
...的防治提出了全面、系统、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论述。对人的心理作用的阐述贯穿在该书的各章节之中。以下重点介绍《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1.《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称为“心”或“神”(“心者、君主之宫,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神乎神、耳不...
...-1Mb YAC文库,生产了大量的遗传标记,首先绘制出21号染色体长臂的重叠YAC克隆,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HUGO先后于1988-1993年每年召开一次人类基因组的国际会议。1992年在巴西还召开了第一次南北人类基因组会议,使发展中国家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