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符合世界医学发展方向_【中医宝典】

...,中医药在防治SARS、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使学界更加相信虽然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二者有机的结合将会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林洪生教授,中国8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西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77.html

第三医学_【中医宝典】

...西医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以病理病变为导向,依赖医疗仪器的检测、分析,通过临床经验的运用,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理化治疗等手段,来消除病人痛苦、恢复人体健康。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和临床性较强的医学。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75.html

现代特种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人类学论文集》在不少方面,尤其是体质结构和社会经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在国内都属首次发表,可以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医学人类学研究的专集,但本书的成就主要是在体质人类学方面,共收论文十七篇,内容包括:人体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12.html

医学三字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小引 卷之一 医学源流第一 中风第二 虚痨第三 咳嗽第四 疟疾第五 痢症第六 心腹痛胸痹第七 隔食反胃第八 气喘第九 血症第十 水肿第十一 卷之二 胀满蛊胀第十二(水肿参看) 暑症第...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sanzijing/index.html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四大家”未列入张元素,但客观地看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及其创新理论,对后人及“易水学派”其他医家具有重要影响,其历史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三、张从正的“攻邪”学说张从正的主要医学思想,首先主张“邪气”,理由是:“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4.html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_【中医宝典】

...儒、道、释的时代烙印。佛经中若干医学思想和医疗经验,道家的养生学说等曾为隋唐医家广泛吸取。关于佛家的因果报应和道家的长生不老等唯心思想,柳宗元所作《天对》、《天》、《封建论》等,指出天地、阴阳都是自然物,否定因果报应,反对韩愈无能行使赏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40.html

什么人开创了中医学的先河?_【中医宝典】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乃至以像形为共同特点的各种文字。 就医学发展而言,从原始本能到经验医学的全过程,基本可以是一致的,各民族都不乏掌握草药用法之人,也都有心灵手巧的外科医生。此后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各民族建立起了形形色色的“传统医学”,但流传至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30.html

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

...,有求胜古人之心而大言失实者,故其论病则自岐黄以外,秦越人亦不免诋排。其论方则自张机《金匮要略》、《伤寒论》之外,孙思邈、刘守真、李杲、朱震亨皆遭驳诘。于医学中殆同毛奇龄之《经》。然其切中庸医之弊者,不可废也。医学源流论 目录◎ 原序◎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98.html

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_【中医宝典】

...五行学说、天人相应论等思想,因而使中医理论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气息。 三、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奠定 随着巫、医的分流和医学研究的开展,春秋战国时期医学理论逐渐形成。如春秋时医和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扁鹊言论涉及的“五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68.html

陈苏生_一、养生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体液,它的表现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不管疾病的来源是什么,这种异常的功能,总得要矫正。祖国医学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应用“阴阳学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susheng/518-7-1.html

共找到124,0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