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四诊合参,反对完全依脉辨证。张三锡在《医学六要》中将李梃的48问,简化为26问,张介宾又简化为10问,编成《十向歌》,易记易行,为后世遵行。 3、脉诊:明代脉专著甚多,一些类书、全书、方书、本草、临床专科著作,也常兼及脉。现存脉著作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5.html

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的建立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总合、太原中医改进研究会、武进中医学会、中国针炙研究社、天津国医研究会、重庆国医学研究会等等,(2)中西医学研究会(社),旨在沟逼中西医,发展或提倡中医科化,如中西医学研究会、中西医学研究社、中医科研究社等等,(3)医药改进会及其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7.html

中医内科发展简史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自远古至五四运动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实践、探索,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不断发展提高,创建了灿烂的祖国医学,同时也创建和发展了中医内科。中医内科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充实阶段和成形阶段。(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2.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各具特色的理论学说,形成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派和以张元素为代表的易水学派,展开了学术争鸣。他们在医学理论和医术方面,勇于创新,各成一家,风之所被,延续至明清两代,开拓了中医学发展的新局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4.html

中医情志研究的现代启示——读《中医情志》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借法也就成为必然。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情志理论,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释中医情志,在《中医情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继承的基础上,以普通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实验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验证、阐明、补充、发展中医传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29.html

华氏脉-----横空出世_【中医宝典】

...脉可以使你治病的水平让人觉得你是转世的华佗。 中医是一个完整的医学,既能诊病也能治病。在华夏大地有两千多年的记载了,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的手诊面诊培训,他们的确能够诊断出许多的疾病,有时诊断的准确度很精确,让人感觉到很高深,可是它诊出病来以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0.html

探索中医革新之路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中医革新思想萌芽在医学领域形成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格局,“医学改良”遂成为当时中国医界最盛行的一种思潮。1904年,周雪樵在上海发起创立医学研究会,并创办《医学报》,旗帜鲜明地主张中国医学改良。陈莲舫、余伯陶等,组织上海医会,主张...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3.htm

藏医药概论_【中医宝典】

...藏医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仅次于中医中药而有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公元前3世纪,高原人就有了“有毒必有药”的医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50.html

《脉辑要》及《脉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脉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纪”。 “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寸关尺三部配五脏六腑,《内经》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印刷。明代出版业的繁荣,为医学著作出版和医学知识普及创造了方便条件。药物进入商品运转,对它的性能、产地、炮制、功效、真伪鉴别等方面的研究更为需要。农业技术为药物驯化栽培提供了条件,交通贸易促进了海外药物的传入及新药物的发现,推动了本草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0.html

共找到71,2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