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行医在乡间,倡导灸法以备急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闻人耆年,檇李(今嘉兴)人,生卒年代不详,其所著的《备急灸论》成书于宋宝庆丙戊(公元1226年)。据其在书中自序称:在乡间长期从事医疗活动,“仆自幼业医,凡古人一方一技,悉讲求其要,居乡凡四五十载,虽以此养生,亦以此利人。” 由于灸法施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43.html

针灸美容之灸法_针灸美容_【中医宝典】

...取行间、太冲、气海、肾俞或关冲,温灸法灸。滋补肝肾,通调水道,悦色皮肤。 灸法: 方法:取行间、太冲、气海、肾俞或关冲,温灸法灸。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功效: 灸此五穴,滋补肝肾,通调水道,悦色皮肤。 灸法: 方法:取气海...

http://zhongyibaodian.com/meirong/a1934.html

灸法注意事项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灸法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78.html

灸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燎灸法,是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及流传在民间的灯火爆碎法(古代称“神火法”),并综合“一针、二灸、三药”的传统理论,将中药复方粉剂与普通火柴成分相结合,制成燎灸专用“药火柴”,借火力和药力作用,灸灼经穴,以达激发经气,调动体内积极因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65.html

天凉好个秋秋有讲究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显然“”无妨,无须急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303.html

耳一_冻伤类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当归30克,桂枝15克,赤芍12克,细辛3克,通草15克,大枣、甘草各10克。桂枝去皮,通草炙,大枣去擘,水煎服,每周2剂,连续服用1个月。本方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故能预防耳。 耳...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908.html

“秋”也要“三因制宜”_【中医宝典】

...“春捂秋,不生杂病”是自古流传的养生保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渐凉时适当加强防寒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但“秋”也应注意“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初秋,暑热未消,还时不时地有几场“秋老虎”光临,虽然气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109.html

灸盏图_《灸法秘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仰式图(图)古圣用九针,失传久矣。今人偶用者,不但不谙针法,亦且不熟明堂。至于灸法亦然也。今用银盏隔姜灸法,万无一失。凡欲用此法者,须仿此样为式,四围银片稍浓,底宜薄,须穿数孔,下用四足,计高一分许。将盏足钉在生姜片上,姜上亦穿数孔,与盏...

http://zhongyibaodian.com/jiufamichuan/932-9-0.html

耳二_冻伤类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当归、黄柏各30克,麻油20毫升。将药和麻油混匀,放入铜器中,加热10分钟左右,然后下适量蜂蜡,待蜡熔化,即可将油收起,待冷后成软膏,再用时先以浓茶或甘草汤洗净耳部,拭干,然后再涂本膏,每日1-2次。 本方适用于耳而有溃烂者。 耳...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907.html

共找到9,57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