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干纳脏腑之谬辨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针法.必合天地阴阳日月.而同以求于人之部位.以合于天者.着为用针之宜忌.此针道之所在.要非经络之故也.身形应九野篇曰.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于右则手胁足腰尻...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8.htm

关于针法补泻作用的论述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杨氏对针法补泻的原理也作了阐述,《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说:“……欲治经脉,须调荣卫,须假(借助)呼吸。经曰:卫者阳也,荣者阴也;呼者阳也,吸者阴也。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者,即是取气于卫。吸则内针,以得气为故者,即是置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7-3.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 《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领域,使之成为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和重要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是用来说明事物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内经》将其推而广之,将男女...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2.html

子午流注针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辛、丁与壬、戊与癸等,称做夫妻互用。若相合时均无开穴,可取十二经的子母补泻穴,称为子母互用。本法以日期的天干为主,因称纳甲(干)法;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支)法。参见各该条。②针法著作。承淡安等编。书中阐解子午流注学说在针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49.htm

针法歌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71.htm

针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煮针非《素问》意,今依法煮之,以解铁毒,此有益无害也。”(《针灸聚英》)近代针具已有改进,并有更为合理的消毒处理措施。上述煮针法,今已废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09.htm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亦何见而阴脏起于木.阳腑起于金.且为乙与庚之说耶.如见木之在脏也.以为阴也而乙之.金之在腑也.以为阳也而庚之.而其所以起于木起于金者.则仍蒙然未之辨也.经曰.守经据治.无失俞理.则针有候.俞有理焉.针法以四时各取井俞.是四时之针法.必以木...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8-1.html

针法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针法出针,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出针是整个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预示针刺结束。(一)出针方法: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2-9.html

针法歌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

http://qihuangzhishu.com/716/61.htm

针法_【中医宝典】

...【概述】 电针法是毫针刺法与脉冲电流相结合作用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针刺方法。由于综合了留针刺激和电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器具药物】 电针法使用的仪器称电针仪或电针治疗仪。早期用的是蜂呜式电针仪,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90.html

共找到15,6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