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中医宝典】

...系统的养生理论,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四时养生调摄情志,以及治未病。 四时养生即顺应自然的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09.html

施杞_六、养生论: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施氏提出“无病防病,有病养病”的中医养生观点,并总结了“防病养病三调”。“三调”指的是调心神、调气、调身。《内经》曰:“神者,正气也”,“五谷精也”。“心者,君主官,神明出焉”,“生之本,神变也”,“五脏六腑大主也,精神所舍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7-6.html

养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中国古代用于自我保健的专用词。又称摄生、道生、卫生、保生、养性等。指人类个体有意识的自我调养身心、保养生命的一类自主性活动。先秦典籍如《孟子》、《庄子》、《荀子》等中均有“养生”一词。《灵枢·本神篇》:“故智者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958.htm

序_《养生导引秘籍》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尝闻松有千岁固,雪无一时坚。若植松于腐壤,不期月而必蠹;藏雪于阴山,虽累年而不消。违其性则坚者脆,顺其理则促者延。物情既尔,人理岂殊?然则所谓调摄术者,又可忽乎?臣窃览前人所撰保生之书,往往拘忌大多,节目大繁,行者难,在于崇贵,尤...

http://qihuangzhishu.com/709/37.htm

《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 正气为本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 二、畅通经络 三、清静养神 四、节欲葆精 五、调息养气 六、综合调养 七、持之以恒 第五章 精神养生 第一节 情志变化 第二节 调神养生法 第三节 调摄情绪 第六章 环境与养生 第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52/index.htm

二十四节气养生清明养生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足跟痛);阴阳两虚证(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本病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07.html

雨水的养生_【二十四节气】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我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源,胃气为养生主。胃强则强,胃弱...

http://wenxue360.com/24jieqi/archives/49.html

春季养生六诀_【中医宝典】

...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顺应春令舒畅生发气。注意气候多变,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 一、调养精神: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去踏青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714.html

调和七情,和悦人生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对七情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摄,使其保持平和,是养生的重要方法。 祖国的养生学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了七情调摄方法,它不仅有现代医学的心理疗法,而且还有七情互相调摄的独特方法。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子和认为:“以悲治怒,以怆恻尖...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651.html

清明养生要领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因为这些症状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涵养。因此养生应调和阴阳、扶助正气,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75.html

共找到442,1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