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外感病(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病”。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的,称为“太阳病”。当病邪向内发展,由表寒证转变为里热证,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jingbianzheng-48.html

脏腑辩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肾阳虚 脾与胃病辨证 奇恒腑 热邪壅肺 肾阴虚 肾与膀胱病 痰火扰心 痰迷心窍 五官看五脏 五脏五——肾 小肠实热 心肺气虚 心肝血虚 心火亢盛 心脉痹阻 心脾两虚 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心气虚、心阳虚脏腑辨证 心肾不交 心肾阳虚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angfubianzheng-616-1.html

脏腑兼病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阳气虚衰,全身机能活动低下为辨证要点。肾阳为一身阳气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故心肾阳虚则常表现为阴寒内盛,全身机能极度降低,血行瘀滞,水气内停等病变。阳气衰微,心失濡养,放心悸怔忡,不能温煦肌肤,则畏寒肢冷。三焦决渎不利,...

http://qihuangzhishu.com/92/72.htm

脏腑辨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诊断学术语。系辨证方法之一。是各种辨证的核心。它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26.htm

序三_《辨证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置一部于行箧,试亦无不奇效。惜其板在浙者,久经散失,窃欲付梓以广其传,而独力难成,商之李石渠、周宁斋、硕致堂,各愿共襄此举,遂于滇中付剞劂焉。前人有言∶药虽用于己手,方多出于古人。是书不但传方,而先辨证,证见乎外者也。人虚实、寒热,...

http://qihuangzhishu.com/591/4.htm

肝胃不和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39.html

药用寒温补泻,当察患者体质_《余无言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往往可能产生“施治不效”或“过犹不及”,甚至产生不良的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弊。清代名医赵濂从整体出发,阐明医者在辨证后,如何掌握恰当施治时,曾分析患者的体质情况和药用寒热、温凉、补泻之间的关系。他在《医门补要》中说:“人体质有虚实分,禀性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uwuyanyian/1038-20-1.html

八纲辨证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03.htm

中医辨证治疗牛皮癣_皮肤病牛皮癣_【中医宝典】

...多见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不能掩盖红斑,自觉瘙痒,并有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等症。 辨证:毒热蕴结,郁于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19946.html

怎样辨证练气功_百病气功_【中医宝典】

...辨证练气功是相对的灵活的,可依一种方法来选功,也可依多种方法结合来选功。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辨证选择气功的基础上,更要理解和掌握好练气功要领。 中医理论的两个重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这两个特点也体现在气功治疗中。精神与形体同练,以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295.html

共找到411,4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