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时脉诊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分类学方面,张诞先《伤寒舌鉴》将舌质舌苔共分为类,他分类方法不分舌质与舌苔,纲目不甚明显,后傅松元著《舌胎统志》改以舌色分类法,他以舌色为,分为枯白舌、淡白舌、淡红舌、正红舌、绛色舌、紫色舌、青色舌、黑色舌等。 在分类学方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准确辨方证 活用经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关键在于方证是否对应。经方大师胡希恕教授有句名言,“方证六经辨证继续,亦即辨证尖端”,并特别强调,“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辨得是否准确。”这充分说明了用《伤寒论》经方治病辨方证重要性。 刘渡舟教授曾指出:“《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77.html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_【中医宝典】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 妇科疾病辨证要点,根据经、带、胎、产临床特征,结合全身症状、舌象、脉象,按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原则,来确定它的证型诊断。因此对妇科疾病辨证,必须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辨别脏腑、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34.html

辨病与辨证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中,辨病尤为重要。辨证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和四诊来收集与疾病有关临床资料,然后依据辨证、脏象学说、病邪学说、经络学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进而对其病变病因病位、病变机理、功能状态及演变趋势等作出综合性评定,...

http://qihuangzhishu.com/80/10.htm

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辨证。而六经实质,皆述证。再细读其內容,看《伤寒论》第97条、第147条、第148条等,凸显了半表半里概念,提示东汉前病位概念只有表里,而至张仲景时增加半表半里病位概念,才形成六经辨证理论。此一发展变革,民国初期杨绍伊《伊尹汤液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44.html

辨证寒热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寒热,辨别疾病性质两个纲领,寒热阴阳偏盛偏衰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衰。辨别疾病寒热性质,治疗时立法用药依据之一。 (一)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候。多由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24.html

证候诊断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症状一个单位,在个人整体中的各种征都比较统一,它仍相补充关系。但是也有一些病人个别病状与全部症状不统一,有时互相抵触。因而似乎不能得出一致辩证结果。这时可以按照辨证方法,在复杂病症中,根据个别能够真正反映整个病机症或脉或舌...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htm

气血辨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气血辨证为内伤杂病辨证方法之一。 【气血辨证】 内伤杂病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病证为,分别进行辨证施治方法。其中,气病症多指机能性活动紊乱、不足或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厥”等。血病症,由于血生成不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43.html

中医告诉你什么气血津液辨证_中医辩证气血津液_【中医宝典】

...气血津液辨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病变,辨认其所反映不同证候。 由于气血津液都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而它们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98.html

手诊科学依据什么_【中医宝典】

...手诊通过对手形、形、指纹、手纹、手色、指甲形色、手部血管、手腕(手颈)、手诊九区形色观察,全面搜集诊断资料,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全息医学为基础,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动态而直观地揭示人体健康疾病发展趋向,从而为治疗保健提供客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63.html

共找到959,4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