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华_医话:临床辨证分型刍议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和湿热阻滞型;恢复期外感症状和浮肿渐消退,余邪未清而有正虚情况,分气虚和阴虚两个类型。3.按病因病机,或,或脏腑辨证分型。如陈氏等报道外感高热170例,分里热外寒型,表里俱热型、表里俱热淫营型,这主要按辨证分型。朱氏等报道辨证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ejinghua/543-2-5.html

阳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多言,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脉象浮、洪、数、滑、实、有力,舌质红绛,舌苔黄燥,甚或芒刺等等。中的表证、热证、实证,都相对地属于阳证的范围。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angzheng-102.html

阴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大便腥躁,小便清长或短少,腹痛喜按,脉象沉、细、迟、无力,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等等。中的寒证、虚证、里证,都相对地属于阴证的范围。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zheng-106.html

五轮辨证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术】

...辨证中主要是起确定病位的作用,故临证时尚须与、病因、气血津液等若干辨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以指导治疗。(一)肉轮1.实证:肉轮红肿,多脾胃积热;睑弦赤烂而痒,多脾经湿热,或外感风邪;跟睑皮下硬结,不红不痛,多痰湿结...

http://qihuangzhishu.com/82/22.htm

学好中医必先学习诊脉_【中医宝典】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中又以四诊为要目,四诊中又以四诊为前提,由四诊才能识。在望闻问切四诊中,虽然脉诊排在最后,但它是备急千金要方》)对于脉诊这样一个重要的内容,在5年中医大学教育中,只占了区区20个课时,而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9.html

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围绕的有关资料详细查询。如主症为发热,则要追问是否恶寒,有无出汗,渴或不渴,发热时间和热型等。进而分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 中医对问诊,很早就有一个提纲歌诀,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69.html

药用寒温补泻,当察患者体质_《余无言医案》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我们诊治多种疾病,经常须根据辨证四诊和患者的体质情况,以确立药用法则与规范。寒证用温剂,热证用寒凉品,“虚则补,实则泻”,几乎为临床医师所共识。但其中我们应十分重视患者的体质现状。如忽视于此,难以在施治中获得满意的疗效,...

http://qihuangzhishu.com/1038/74.htm

中医理论_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09中医执业医师儿科考试大纲 辨证表里辨证 辨证寒热辨证 辨证虚实 辨证阴阳 之间的关系 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五脏-心)(Z) 藏象学说简述 藏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lilun-728-1.html

辨病与辨证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术】

...中,辨病尤为重要。辨证是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四诊来收集与疾病有关的临床资料,然后依据辨证、脏象学说、病邪学说、经络学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进而对其病变的病因病位、病变机理、功能状态及演变趋势等作出综合性的评定,...

http://qihuangzhishu.com/80/10.htm

舌诊分虚实法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 经云∶“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又云∶“有余者泻,不足者补。”窃谓虚实两字,是搅病机领;补泻两字,是提治法。盖以人有病,不出一虚一实,医治病;不过一补一泻。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71.html

共找到421,0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