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里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应作怎样的理解?_文言文翻译_【文学360】

...与此有关:“业”即“道之文”,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解惑”也是为了“明道”。由此可见,“师道”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个判断就是上述内容的高度概括。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233.html

中医四大经典_【中医宝典】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不但推演《内经》的微言奥旨,发挥至理,剖析疑义,垂范后学,而且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首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候脉法,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医诊断的一大特色;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弥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25.html

儒家思想的形成背景_儒家_【文学360】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786.html

张灿玾对经典医籍研究的贡献_【中医宝典】

...关键词:张灿玾 中医经典 文献研究 摘要:张灿玾教授从事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数十年,为古医籍的整理研究、中医文献学科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经典医籍的研究方面,颇具心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重点介绍了先生对《内经》、《针灸甲乙经校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56.html

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层面,以及艺术层面。而要真正地做好这一点,不借重经典是不行的。我们提出要依靠经典来学好中医,这个方法好像不合时宜,因为现在大多数中医院校已将经典改为选修。从必修沦为选修,经典的这个地位大大地下降了。它给人们的信息就是对于中医的学习来说,经典...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2.htm

三种文化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这个认识他们怎么会瞧得上中医?怎么会重视经典?我们说文化的多元性,就是说文化不仅仅局限在上述这样一个模式里。当然现代科学文化在迄今为止的这样一个阶段里,都让我们感受到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是不是其他任何文化都有这个特性呢?比如艺术文化,...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5.htm

老子·德经·第五十四章评析

...本章说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这一句是从一身讲到天下。读此句,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谓“八条目”。这也是从一身讲到天下。...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6.html

孔子论语_儒家_【文学360】

...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16.html

论的涵义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是很讲究的,像佛家这门学问,只有释迦牟尼所讲述的那些著作能够称经,其他后世的这些著述统统不能称经。儒家的学问也是如此,只有孔子的著述,或孔子删定的诗、书、礼、易能够称经,而后世的那些同样也不能称经。经典作者的这样一个特殊性,使我们发现,...

http://qihuangzhishu.com/145/42.htm

老师宿儒的解释_老师宿儒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http://hanwen360.com/cy/383067.html

共找到6,6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