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资生经》(公元 1220年)宋.王执中(叔权)着。七卷。有俞穴部位与主治、针灸法及对各种病症的取穴施治等,是在广泛引用前代针灸书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写成的。 序 针灸资生经第一 偃伏头部中行十穴 偃伏第二行左右十四穴 偃伏第三...
...序 针灸资生经第一 偃伏头部中行十穴 偃伏第二行左右十四穴 偃伏第三行左右十二穴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 正面部中行六穴 面第二行左右十穴 面第三行左右十穴 面第四行左右十穴 侧面部左右十四穴(更二穴) 肩膊部左右二十六穴 背俞部中行十三穴 ...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图)颔厌二穴.在曲周下(足少阳穴无下字.明堂同.)脑空上廉.灸三壮.针七分.留七呼.忌同.明云、二分.素注云、在曲角下脑空之上、上廉.刺七分.若深、令人耳无所闻.悬颅二穴.在曲周上(足少阳穴同.明堂无上字.)脑空中.灸...
...上关穴,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别名客主人穴。属足少阳胆经。 〖取穴方法〗位于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即是此穴(又名上关穴) 〖解剖〗在颞肌中...
...头部顶中条文:中行凡一穴:百会属督脉头部前中行凡四穴:神庭 上星 %会 前顶(俱属督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八穴: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六穴:临泣 目窗 正营(俱足少阳穴)正面部中行凡五穴:素□ 水沟 兑端 龈交...
...寸。艾条灸5-10分钟。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上星穴 Shàng xīng(DU23)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三叉神经痛等,沿皮刺0.5-1寸。艾条灸3-5分钟。 地仓穴 Dì cāng(ST4) 〖取穴方法〗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
...气穴论云.中KT 两旁各五.凡十穴.次注曰.谓五脏之背俞也.千金曰.对乳引绳度之.此捷法也.资生曰.甄权针肾俞.共作二寸.说己见.[B]HT 俞[/B](千金)一名厥阴俞.(千金)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千金)正坐取之.(类经)按此穴....
...1.大抒∶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甲乙经》云足太阳、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不可俯仰,头痛,振寒,螈 ,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劳气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针入五分,可灸七壮。2.风门∶二穴,一名热...
...呕吐,惊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提耳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耳上肌是皮肌,起自帽状腱膜而止于耳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