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肇仁治疗胃痛经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玉玲 湖北中医学院 成肇仁教授是全国知名伤寒学者,教书临证30余载,学验俱丰,尤善治胃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受益良多,特总结其经验。 病因病机 成肇仁认为胃痛者虚实寒热错杂,但以“脾胃虚-气滞-湿阻”者为多。脾为太阴湿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02.html

经区三态概说——《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全新研究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增值和驿动状态的枢转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寒热错杂而以能量低下为突出表现。 阳枢少阳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此即少阳病提纲。 阳枢少阳作为能量片区,主要以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络循行线为核心,并以足少阳胆经为主。阳枢少阳,其总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536.html

医案的解释_医案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中医治病时对有关症状、处方、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名,如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等 medical case...

http://hanwen360.com/c/341149.html

徐迪三医案——痰火阻肺(痉咳期)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选自罗和古,曾令真,朱秋俊,等.儿科医案·徐迪三医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2]...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71.html

表热里寒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表热里寒为表里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 【表热里寒】 表里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患者平素脾胃虚寒,又感风热,或因外邪未解而过服寒凉而致脾胃阳气不足。表现为既有发热、头痛、恶风等表热症。又同时出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肢冷、不渴等里寒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04.html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有人认为应在上述三型基础上增加腹痛型。IBS属于中医学“肠郁”、“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近10年来,笔者将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肠道瘀滞六型施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介绍如下: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001.html

朱百春兄令婶半产崩晕寒热似疟_《程杏轩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旨。下午复诊,脉象仿佛,早间服药,安眠片时,顷复寒热交作,此属阴阳两虚,正气不胜,非疟证也。原方更进一渣,明日再议。两进甘温,昨午寒后热甚,扶掖下床,小溲遗出,直至半夜,热始渐缓。切恐今午寒热复来,撑持不住,揣其寒热之故,非阴阳两亏,即正虚...

http://qihuangzhishu.com/727/192.htm

周仲瑛_多因复合(中)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郭立中 朱垚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名医工作室寒热错杂寒热错杂是病人个体在同一时间既有寒证表现,又有热证表现,寒证与热证混杂而成的一类证候群。寒证与热证,多系脏腑阴阳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临床表现。各个脏腑之间的寒热表现各有差异,或一脏有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4-14.html

本升降浮沉之理,不拘寒热补泻——普济消毒饮浅识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浮降沉,清热解毒仅为其次。这种治疗客观上起到了疏风散邪的作用,但立方者并没有这样考虑。套用清代医家尤在泾“一本升降浮沉之理,不拘寒热补泻”(《医学读书记》)之语来认识本方立方之旨,是再恰当不过了。 温病大家吴鞠通特别尊崇李东垣,在《温病条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54.html

寒热_《续名医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汪石山治汪世昌,形肥色紫,年逾三十。秋间病恶寒发热,头痛自汗,恶心,咯痰恶食。医以疟治。诊之,脉浮濡而缓,右寸略弦,曰∶非疟也,此必过劳伤酒所致。饮以清暑益气汤,四五服而愈。易思兰治一春元下第归,得寒热病,每日申酉二时,初微寒,继作大热,...

http://qihuangzhishu.com/345/27.htm

共找到68,0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