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医宝典】

...当时的自然哲学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脏腑形态功能及其与人体其它组织器官相互关系的中医生理学说。经络学说的基本理论内经中有较系统而全面的论述,这表明经络学说是在春秋到战国的较长时期内逐步完善起来的。 1...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63.html

五味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以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的,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之于内经本经之中。内经五味的作用和应用及阴阳五行属性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jibenlilunzhishi140/263-7-1.html

黄帝内经的由来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顾名思义,“内经”是讲内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62.html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灵枢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协调统一体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脏,实际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以心为例:心居胸中,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主神明,主血脉,心合小肠,生血、荣色,其华在面,藏脉、舍神、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谈心的生理、病理时,至少要以上诸方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lingshu/101-1-0.html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素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协调统一体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脏,实际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以心为例:心居胸中,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主神明,主血脉,心合小肠,生血、荣色,其华在面,藏脉、舍神、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谈心的生理、病理时,至少要以上诸方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suwen/100-1-0.html

评介姜春华学术经验精粹_【中医宝典】

...审阅,得到认可。1994年10月由中国中医出版社出版。笔者幸获一册,拜读数次,仍爱不释手,获益非浅。精粹堪称为中医必备之佳著,谨此推荐给有心于中医事业之读者。 1著书动机与目的 姜春华生前为公认的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学术广博精湛,辨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8.html

时间到自然整体:天下随时,道法自然,立象尽意——内经认识世界之三原则(上)_【中医宝典】

...西方的生命科学、进化论、各种史学理论几乎皆如是。 中国:华夏古代学术“观象授时”起始,很早就形成了“以时为正”的观念。 中华学术的源头是周易。如王弼:“夫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是故,卦以存时,爻以示变。”(周易畧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168.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中医宝典】

...系统的养生理论,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四时养生、调摄情志,以及治未病。 四时养生即顺应自然的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09.html

黄帝内经全文_【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宫、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成书应在西汉中。 目录: 一、...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8.html

灸法补泻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理论,更不符合中医实践。 一、灸法补泻的渊源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指出灸疗补泻。如灵枢·背腧篇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黄帝内经太素谓“传”字作“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59.html

共找到893,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