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丑、寅、卯,厥阴得令之时,故解于此。...
...要不出乎桂枝汤为主治.邵评∶厥阴中风.以脉辨病之欲愈未愈.亦是诊病之一法.风中厥阴本经.脉微浮.风邪外出.故欲愈也.不浮而沉.则风邪入里.木郁不舒.则下克脾土.必变热利下重.渴欲饮水之症.宜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秦皮以平风.黄柏、黄连以清火...
...所克者,水也,火衰而寒水遂得侮土。少阴之病,趺阳操其胜势,而多负于寒水,厥阴之病,趺阳处其败地,而水木合邪,凌侮弱土,焉有不负之理乎。是以厥逆吐利之条,较之少阴更甚,是皆趺阳之败也。其利多于吐者,缘五行之相克,各从其类。胆胃皆阳也,阳主下降...
...气虚证是指气的生成不足,或者消耗过度而致气的功能减退所致病证。“气机失调证”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所引起的病证。此中又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陷证”、“气闭证”、“气脱证”的不同类型。由于气的运动是从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为其...
...卫闭营遏,血热自当愈剧。其经循阴器而络肝,故烦满而囊缩。手厥阴之火,扇以足厥阴之风,风烈火炎,煎迫营阴,营血枯槁,则命殒矣。是宜清散皮毛,泻相火之炎,而滋风木之燥也。苍霖丹浮萍三钱 生地四钱 芍药三钱,生 当归三钱 丹皮三钱 甘草二钱,生 ...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
...有一医者在座,疑而问曰︰凡病涉厥阴,手足多厥逆,此证则手足甚温何也?答曰︰此其所以与阳明并病也,阳明主肌肉,阳明府中有热,是以周身皆热,而四肢之厥逆,自不能于周身皆热时外现也。况厥阴之病,即非杂以阳明,亦未必四肢皆厥逆乎?医者深韪愚言,与...
...下之.利不止矣.一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热也.白头翁汤主之.以上治热化之法.一厥者必发热.热与厥相应.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此四症.是厥阴伤寒之定局.先热少而一乘脾乘肺二症宜辨.一曰伤寒腹满.(经云.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上焦病证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病的初期常表现为肺卫症状,属手太阴肺经。具传变有二, 顺传则发展为中焦病证,逆传则出现心包证。上焦病证主要是指温邪侵犯肺经及逆传心包的证候,也包括头面、胸胁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
...手厥阴心包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1)。 其支者:循胸出胁(2),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3)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