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萌,别名田皂角、水松柏、水槐子、水通草,中药名梗通草,为豆种植物田皂角的全草。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能清热利湿,祛风明目,通乳。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常野生于低山区的湿润地、水田边或溪河边。对土壤要求...
...中药材的品种选育和栽培驯化研究,制定出GAP技术规程,使半夏、青蒿由野生、半野生实现人工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以项目研究形成的技术成果为支撑,建立了黄连6000亩、青蒿98000亩、半夏2200亩的生产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于黄连30000亩,青蒿...
...问题主要有:过度采挖,保护力度不够,导致资源量不断减少,有些物种已濒临灭绝;野生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大面积人工栽培工作有待加强;药用植物基础科研、教育和从业人员的数量、质量有待提高;对药用植物种资源的收集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主要集中在地黄、...
...上世纪70年代初,卫生部药政局与中国药材公司开始组织力量研究人工麝香,至上世纪80年代末研究成功,缓解了对天然麝香的压力。 二、麝人工养殖 我国人工经44年的发展,已基本解决了驯化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活体取香技术也已成型。但由于种种原因,...
...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药典标准,一些药材发生变异,致使中药质量下降,影响了中医的疗效,令人十分忧虑。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了业内许多专家的关注。 栽培药材和野生药材功效不同 中药源于大自然。我们今天使用的中药材源于野生和人工种植,但往往是...
...,组培苗大田移植成活率在95%以上。大田栽种三年,每亩约可收鲜石斛4 0 0-8 0 0公斤,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与野生铁皮石斛相近。铁皮石斛人工繁育与农田栽培技术的成功有效地挽救了一濒危珍稀物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铁皮石斛可持续利用,创出了...
...纲要(草案)》第十七条提出:“发展药材生产,注意保护野生药材,并且根据可能条件,逐步进行人工栽培”。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各地开展了人工培植和饲养研究,有些原来依靠进口的中药材,现已自行生产;五十年代初,有60余种药材依靠进口。经引种研究,栽培...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其地下菌核是稀有中药材,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 猪苓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野生猪苓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近几年,随着猪苓产区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锐减,猪苓供求矛盾日趋突出。本文介绍一种林下半野生栽培猪...
...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遗传基因,使其成为家禽、家畜的过程 tomestication;taming;acclimatization;domestication 国语辞典 野生動物經人長期飼養後,逐漸改變原來的習性,成為聽從人類指揮的家畜...
...盐碱低湿地、干旱沙漠或内陆盆地。近些年由于野生罗布麻几近枯竭,各地开始人工种植,但种植规模较小,产不足需,市场缺口加大,已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种。 栽培技术 播种时间 东北、内蒙古地区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华北、西北地区宜在3月中旬至4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