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与创新:中草药苦豆子中提取出抗癌新药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政府为了支持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将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中之重项目,1996年首批资助20专题,李雪梅主持的槐定碱抗癌研究,是首批资助的专题之一。 2005年,由李雪梅带领的“槐定碱抗癌研究”课题组自主开发、独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525.html

关于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设想_【中医宝典】

...证候是对人体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是一个多维多阶多变量的复杂系统。以象为素,以候为证,病证结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证要素,证组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两个重要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关键在于降维升阶。首先是通过证要素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5.html

略论中医文献研究不足与对策_【中医宝典】

...类编、校勘、今译、辑佚工作,继续组织资深研究人员编纂医学史、字典、辞典等工具用书。更重要的是由博而约,从对中医古文献的研究中,整理出古人的临床辨证用药思维和理论创新思维,以供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参考,也就是对中医文献的“二次开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9.html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诊察也比较方便,值得研究。三部诊法见表15-1。其中,阴经的病证多以寸口脉为主,阳经的病证则多以候人迎脉为要,故《灵枢·四时气》曰:“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三)遍身诊法又称三部九候脉法,起源于《内经》的《素问·三部九》,主要诊察部位...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祖国医学,逐步地把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的理论结合起来,创造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理论,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笔者现根据个人的认识水平,谈谈对中医辨证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清心开窍法治疗老年痴呆_【中医宝典】

...虚损补虚的套路,认为该病以认知功能降低、精神行为障碍为最重要特征,借鉴中医“癫狂”理论,提出了该病辨证论治的新理论。二是研究方向创新,突破了过去只关注认知功能障碍,把“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作为研究方向的局面。三是组方创新,把该病精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2071.html

实质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证实质研究的发展。吕维柏认为,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的区别在前者治疗时针对体现整体变化的“证”,后者则针对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认识层次上后者较浅,属于感性认识;前者较深,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深入到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9.htm

谈中医古籍在治疫新药开发上的作用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古方时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有所变革,有所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前几年中医药防治SARS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还积极吸取和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古代治疫良方良药进行药效、药理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以阐明其作用机理,揭示其实质。如有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11.html

中药炮制继承与创新_中药炮制_【中医宝典】

...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药炮制起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药炮制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及《修事指南》等医药专著都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190.html

中医药科研要加强方法论研究_【中医宝典】

...可能实现中医药的自主发展,更难谈创新。对中医的阴阳、脏象、经络理论等进行物质基础研究是“机械唯物论”思想作怪。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对外开放的巨系统,用线性关系、还原论的方法是难以研究清楚的,西医的局限性、西药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31.html

共找到184,8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