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图)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水谷之道,皆统于脾。又金多借土之色以为色。义详决明条下,相参益显也。《中药炮制》黄芩『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干燥根。『常用名』子芩、条芩、枯黄芩。『产地』内蒙、河北、山西、河南等地。『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huangqin.html

黄芩与李时珍_【中医宝典】

...黄芩这味中药推崇备加,称之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张小红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22.html

中药药性_中药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药物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反应概括出来。是与所治疾病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zhongyaodeyaoxing.html

中药加工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方法。如醋煮芫花可减低毒性,酒煮黄芩可增强清肺热功效。 (2)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方法。如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有些药物经反复蒸、晒,才能获得适合医疗需要作用。如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不再有...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770.html

中药灯心草功效与作用_全草类中药_【中医宝典】

...中药灯心草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老虎须、灯芯草。 性味:微寒;甘、淡。 状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0.1~0.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无臭,无味。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8937.html

痤疮中药外治法_皮肤病痤疮_【中医宝典】

...(l)熏洗法:用中药煎水熏洗患处,利用药物功效和热力综合作用,使局部皮温升高,毛孔张大,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药物经皮吸收和皮脂排泄,明显改善局部营养,有效地消除炎症。常用药物:清热解毒黄芩、黄连、大黄、金银花、蒲公英等及活血凉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19571.html

中药作用发挥_【中医宝典】

...加水重煎,煎干药应弃掉。 煎药讲究“三三三制”--针对煎服中药中长期存在一些缺点,近年,中医药学家提出了“三三三制”科学煎服中药新法。 具体煎煮方法为: 先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30~60分钟,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599.html

黄芩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根。【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肺、胆、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

http://qihuangzhishu.com/69/133.htm

重视继承 中西合璧——中药饮片炮制机理研究思路及方法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实验结果搞清中药炮制前后是否有新成分产生和所有可知成分发生量变、质变及各成分之间与原比例发生变化。 3.以中医理论为依据,根据传统功能主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设计药理学模型,用药理实验证明炮制对药效作用影响,并结合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520.html

枇杷叶功效作用_叶类中药_【中医宝典】

...枇杷叶别名:芦桔叶、炙杷叶、巴叶 枇杷叶性味:苦,微寒。主归肺,胃经。 枇杷叶是止咳常用药,具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作用。枇杷叶生品与熟品药效不同,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喟于怖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枇杷叶不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8969.html

共找到902,0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