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类及其卫生活动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国是人类起源的发祥地之一,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人类已有300万年的历史。有人研究认为:“人类绝不是首先从天然环境优越的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的和异常严峻的自然选择力量,成为促使森林古猿种群分化并从中派生出人类的主要原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7-0.html

两宋时期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中朝医药交流两宋时期,中朝医药交往更加广泛,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和天禧年(1021年)高丽使者郭元、韩祚各自回国时,宋真宗亲自赠送《太平圣惠方》1000卷(金斗锺《韩国医学史》118~119页码韩国探求堂1966年版);...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5.htm

方剂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钤方》22卷,该书以医经为本,详列外感内伤诸病,尤重骨伤科,在体例上以脉、病、因、证、治为“事’,钤而为图,贯穿彼此,互为发明,使人一目了然。与李仲南不同,危亦林是医学世家,他积祖传五世分科习业的经验,撰成《世医得效方》19卷。在该书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4.htm

探索中医革新之路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中医革新思想萌芽在医学领域形成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格局,“医学改良”遂成为当时中国医界最盛行的一种思潮。1904年,周雪樵在上海发起创立医学研究会,并创办《医学报》,旗帜鲜明地主张中国医学改良。陈莲舫、余伯陶等,组织上海医会,主张...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3.htm

现代基础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冯新为、杜传书为副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病理生理学》,在1985年9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病理生理学教材建设1979年后,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对教材的建设和质量的提高作了很大的努力。由卫生部医学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病理生理学》教材...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98.htm

生理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西方生理学的传入19世纪中叶,西方生理学随着医学被再度传人中国。最早的是1866年广州博济医局附设的南华医学校开设生理学等课程。同文馆于1872年春也开设了生理医学讲座。李鸿章于1881年设立的北洋施医局也教授解剖生理课。最早的解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14.htm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外,还有转引之“近效莲子草膏”(王焘《外台秘要》,卷31,P851,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千金翼方》中的咒禁内容及隋唐咒禁科的出现,显然也受到印度佛教医学之影响。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学交流公元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崛起了伊斯兰教...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64.htm

中医院校简介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Autograph Album ofGraduates in 12th Class of shanghai China MedicalCollege. Dean's Office of China Medical College,1939.上海中国...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78.htm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王朝,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推动着对外交流、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医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君主专制的加强:朱元璋建立全国统一政权后,鉴于元朝灭亡的教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3.htm

预防与保健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导致了牛痘接种术的发明。人痘术在英国广为推行,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 l749~1823)正是一位在乡间种人痘的医生。他是在种人痘的过程中才发现挤奶女工因患过牛痘而可免种人痘的(参见文士麦:《世界医学千年史》,马伯英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3.htm

共找到772,2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