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洪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细的传统指标为: 1、细为具有独立意义单因素脉象。 2、细就是小脉。 3、细的指感是体细小,它与洪脉(大)相对,由于体质病情等的不同,可以具有程度上的区别。 4、细的客观形象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1.html

人之将死的几种脉象......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真脏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真脏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又称“败”、“绝”、“死”、“怪”。《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俱至于手太阳,故真脏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25.html

学的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诊学的基本特点是从局部的脉象以检测整体的变化,亦是内在变化从局部所反映出的信息,是与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脏腑经络学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诊学与中医基本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但学作为中医独特专门学,从主客观因素上说亦存在着“脉理精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脉象缓、洪、细、促、结、代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缓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来和缓,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 缓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来和缓,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湿证,或病后复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2.html

脉象的客观化方法及其实践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脉象,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界一些现象来比喻、描述医生指下切的感觉;亦曾有人用模式图示意各种不同脉象的变化,以便使初学者心领神会。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医家、学者,不病足于这种朴素唯物的认识法,恒思借用现代科学与仪器对诊进行探讨,将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8.html

相兼、真脏及主病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脏是指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以无胃、无神、无根为特点,又称“败”、“死”、“绝”等。根据其主要形态特征,大致可分成三类: (l)无胃: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提示邪盛正衰,心、肝、肾等脏气外现,是病情危重兆。 (2)...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00.html

图的研究现状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这种性质的上作,时至今日意义是不大的。 自从运用杠杆式脉搏描记器描绘图以来,图进入了实测的波示图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脉象描记仪器的不断改进,种类亦不断增多,但其工作方法都是在模拟中医指切的方法,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符合中医切脉特点,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7.html

十二种常见脉象简述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产生的虚热。阴虚内热,现细数无力。阴虚,脉管中津液阴血都不充盈,所以细小,虚热虽可使血流加快,但鼓动无力,所以即细小又快而无力,是阴虚内热或阴虚火旺的典型脉象阳外浮,也可现数大而无力。阳外浮常是由阴盛格阳,阳气不能入于阴,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48.html

正常脉象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象脉象的特点是: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点在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胃 亦称胃气。表现为位不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8.html

舌诊与诊结合的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的规律,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佐证,相辅相成。 各种脉象与舌象都各自有自己的主证,一种病的出现,遂出现相应的舌象,反之,舌象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脉象的变化,也就是所谓脉象与舌象的统一规律,这种规律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共找到552,1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