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思路——李振吉谈973中医专项研究_【中医宝典】

...中医学与西医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在学术思想、理论构建、思维模式、临床实践、用药理论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已是公认的观点。为此,在日前召开的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申报指南说明会上,专项专家组副组长李振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11.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专业分化,医疗经验迅速增多,又为理论的总结准备了充分的素材和资料。一些理论雏型,如病因学的“六气说 ”等已相继出现。因此,先秦时期可以看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孕育期。 秦、汉大一统社会文化格局的形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创作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7.html

怎样选用滋补性食物_中医食疗老年食疗_【中医宝典】

...合理选用保健食品,对于防治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若食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反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老年人食用滋补性食物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适应个人特点。由于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形体差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3524.html

养生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养生一词,首见于《庄子·内篇》,古籍中又称为摄生、道生等,意指保养生命,是为了实现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保健活动的总称。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探索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57.html

中医理论基础研究973项目全面启动_【中医宝典】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中医各家学说及其理论创新研究”和“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与内涵研究”近日全面启动。力求在整理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采用基于信息等多学科研究手段,探索应用数据挖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76.html

食物中的阴阳之气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大行其道之际,若你“傻”信西方的猪肉安全的宣传,,而要吃它的话,那么请“坚”信我们祖先防范和猪肉相克的食物之智慧! 该智慧已有五千年,而非只有西方两百年之医药知识! 以下是简短之精要: 1。鲫鱼和猪血: 不是冤家不聚头!两者搭配易导致便秘。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50.html

正确解读有关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在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对某些中医理论理解地不够全面、深入,说法也不够确切,故笔者提出应正确解读有关中医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为了强调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即《黄帝内经》所言之“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笔者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61.html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排泄体外,但五脏精气必须流通布散全身而不应呆滞壅阻,即五脏气机必须通畅。若五脏精气不能充盈,则形成虚证,故有“脏病多虚”之说。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是强调六腑以传化物为主,饮食物必须不断地在六腑中传导变化,虚实更替,而不久藏精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76.html

中医美容理论与审美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是伟大的宝库,它不仅在人的防病治病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其理论体系也蕴含丰富的医学美学价值及审美特笥对中医美容临床床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医整体观念的美学特征中医理论的美学价值在于中医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与美学整体观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07.html

春季食物的忌宜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所以,春令时节可以多食: 1、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补胃,补虚弱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3740.html

共找到38,3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