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是三级预防中第一级预防的核心。它作为预防战略的根本,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认。许多国家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如美国从1963年到1980年吸烟率下降了27%;白酒消费量...
...蒙医治疗强调“治未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素”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原则。但对不同的疾病,须遵循不同的治疗原则。 赫依病强调温暖舒适的环境,用温性药物补养身体,精心护理;协日病采取给轻凉性饮食,在凉爽环境中休养,用属...
... 2.中医“未病”状态中异常体质状态临床症状涉及范围 中医的“未病”状态中涉及的异常体质状态有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阳亢型体质、气虚质、血虚证、热性、寒性、实性等13种,临床症状涵盖亚健康的30项。 ⑴阳虚...
...#e# (1994年1月22日)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中国中医药学会崔月犁会长建议、发起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讨论会第一次会议,于1994年1月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知名人士崔月犁、董建华、...
...认为“防患于未然”要以内因为主导,可通过锻炼身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除“未病先防”以外,还提出“既病防变”的一些措施,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防止病情传变的原则。 中医学同全科医学一样,重视医患关系互动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
...医学有两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目前的趋势,正由指向疾病的医学转向指向人的健康的医学。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
... 2.中医“未病”状态中异常体质状态临床症状涉及范围 中医的“未病”状态中涉及的异常体质状态有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阳亢型体质、气虚质、血虚证、热性、寒性、实性等13种,临床症状涵盖亚健康的30项。 ⑴阳虚...
...有权利,也有义务单独或集体地参加他们的卫生保健计划和实施工作;(四)政府对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五)各国要使自己的全体人民都健康,就必须在卫生事业中自力更生,发挥本国的积极性,尽可能自给自足,卫生策略的制订和实施需要国际合作;(六)实现“...
...自97香港回歸祖國,中醫高等教育在香港的發展有了質的改變,其原因還應歸功於中醫的理念本身在順應世界健康潮流中有著極大的合理性。這是因為中醫不僅僅是一種醫術、醫理,更重要的,它是中國人所崇尚的人生觀,是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健康教育的成败在于使受教育者形成接受教育的态度,建立健康信念,激励健康动机,纠正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实现这一过程的基础是流行病学、医学社会学及行为科学。(一)流行病学和医学社会学包括教育对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