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_《医学入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外关为妻夫,合于目锐 耳后、颊车肩颈缺盆胸;后溪配申脉为夫妻,合于小肠膀胱、背颈耳肩膊属,列缺配照海为母子,合于肺肺系喉咙胸膈,此脉交会也。凡脾经左右四十二穴,统于公孙二穴,一切脾病皆。余经仿此。心包络内关,胆临泣,三焦外关,小肠后溪...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rumen/346-7-2.html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见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程氏把药物治病的作用,归纳为、吐、下、和、温、清、补、消。但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论》中已经赅备。...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323.htm

十二字手法下手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外推摇泻先摇动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乃先深后浅扪补欲补时,出针扪闭其穴循令气血宣散,邪气散泄凡泻针,必以手指于穴上四旁循之捻(行气)上,大指向外捻;下,大指向捻。如出针,捻令气行至病所,外捻令邪气至针下而出下手中爪、搓、摇、...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0.htm

握药_自然疗法_【中医宝典】

...握药,又名掌心敷药,是将所选药物制成丸、散、糊等剂型,让病人握在掌心至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就载有握药治病的方剂,以后明代的《证治准绳》也有记载。清代吴尚先则在《理瀹骈文》中将其作为外方法之一详为论述。 【...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a15561.html

_《儿科萃精》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外疏表∶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食积,时行痘疹,以葱一握捣烂取汁,少加麻油和匀,指蘸葱油,摩运儿之五心头面项背诸处,略疏微,不伤正气。外清理∶小儿感邪入里,或乳食停滞,成郁热,以鸡蛋清净麻油各等分,再入雄黄细末一钱,搅匀,以妇女...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cuijing/718-42-9.html

经验喘证的中医护理体会_【中医宝典】

...。现笔者就其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2 辨证施护 2. 1 生活起居 2. 2 病情观察 2. 3 情志护理 2. 4 饮食调护 2. 5 服药方法 2. 6 针刺疗法 3 出院指导 (1) 起居有常,并注意四时气候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403.html

痧证常用的外治疗法_民族中医瑶医_【中医宝典】

...痧症的外方法,除了用刮、击、搔抓、挑治法、拔罐和点刺之外,常用的还有 1.钳(扭)痧术者屈曲右手中、食指的第二节成鱼钩状,以石灰水或清水,在患者的印堂,颈项,背部,胸前等处,将皮肤钳起又放松,使之发出“叭叭”声响,如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054.html

辩证论治中医可知病_【中医宝典】

...自汗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多由气虚或阳虚所致,可服用温补之品进行调理。 盗汗入睡后出,醒后则止,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鼻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鼻翼两侧渗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29.html

_《厘正按摩要术》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大哭出汗。即当时无,随后亦自有,或蘸葱姜汤推肺俞穴、一窝风、劳宫、二人上马等处,皆取也。总之,面部通脏腑,无论何证,以取诸法为最。但蘸汤推摩后,须用手掌揩之,令头面皆干,恐水湿反招风也。即有自汗者,亦用以取正后须推脾土以...

http://qihuangzhishu.com/770/33.htm

慢性盆腔炎外_妇科妇科炎症_【中医宝典】

...是指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在病理上多表现为输卵管阻塞,管壁增厚,并可能有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子宫旁结缔组织和子宫声带充血、水肿,继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2/b5609.html

共找到771,6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