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如何形成的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藏象学说的产生,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通过对人体的反复观察、验证总结出来的。其认识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人体结构的大体了解。早在《灵枢-经水》里就有关于人体解剖的记载:“夫八尺之士,皮内在此,外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57.html

藏象学说简述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加速骨折愈合的认识中产生了“肾主骨”之说。 藏象学说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病理学理论体系。其中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25.html

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对正经的认识也就成为经络学说的重点。从《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到《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再到《灵枢·经脉》篇(以下简称《经脉》),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医家对人体正经的认识及其发展过程。 总之,在《内经》中,形成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99.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学说。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了破坏,导致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病因可分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2.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学说。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了破坏,导致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病因可分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当、...

http://qihuangzhishu.com/44/3.htm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重点。从《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到《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再到《灵枢·经脉》篇(以下简称《经脉》),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医家对人体正经的认识及其发展过程。总之,在《内经》中,形成了经络学说的基本理论。后世除在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5.html

巫祯来先生论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翻开中医始典著作,我们可以看到: 五运六气学说 五行学说 天人相应说 阴阳辨证 八纲辩证 六经辩证 子午流注 灵龟八法 等等。 构筑中医理论殿堂的是宇宙时空学说 把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归究于"阴阳失和",也就是说,人体在特定的时空无法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4.html

阴阳和五行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28.html

革新中医两大要点_【中医宝典】

...实质就是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和天人学说的实质就是如此,深刻的破译它需要人类共同的智慧,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中医人体这一“特殊仪器”去感受、体验自然界万事万物,并与其进行能量信息交流。人,是自然界全方位开放的信息接收器,也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64.html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_【中医宝典】

...了动态平衡。故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又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29.html

共找到852,1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