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病历_《病历书写规范》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术】

...及其他兼症。(4)切诊:切脉(三部九候),按腹部及有关头颈、胸部、四肢、脊柱、关节等。7.辨证分析(1)辨清病因、病机、病位。(2)分析和确定中医病名、证型,提出类证鉴别的依据。(3)估计病情的发展、预后。8.体检摘要T、P、R、BP,阳性...

http://qihuangzhishu.com/1006/36.htm

诊尺肤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诊断学术语。系切诊内容之一。尺肤指从肘关节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皮肤。诊察尺肤的缓急、滑涩、寒热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灵枢·论疾诊尺》:“审其尺缓急,大小,滑涩,肉坚脆,而病形定矣。”“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尺肤涩者,风痹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242.htm

中医脉象滑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医述》、《中医脉学研究》等都采用了这个说法,这是因为流利之说既道出了滑脉的性质,又在脉形和指感方面提供了基本条件。 滑脉的形容除了《脉经》的“前却”、“展转”、“替替然”、“漉漉如欲脱”等具有说明流利这个原则说法的意义并为若干脉学书籍采用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2.html

陆瘦燕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甲乙经》、《类经》、《针灸大成》等书。并勤练书法,字体苍劲有力,自成一格。1927年后,陆氏先后在昆山及上海开业,数年后,诊务日隆,求诊者络绎不绝。建国后,历任第二军医大学中医顾问、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shouyan/index.html

张镜人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因为湿热扰攘,徒益脾肾,则湿热扰不已,专清湿热,则脾肾虚难复,必须虚实并顾,标本同治。”确属真知灼见,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领域中,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慢性肾炎的肾功能衰竭期,症见面色晦滞,泛恶呕吐,舌质淡胖,常被视作脾肾阳虚,浊阴上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jingren/358-1-0.html

第十章第三节诊断方法_【中医宝典】

...壮医诊断重视目诊,多种诊法合参,包括问诊、闻诊、脉诊、甲诊、指诊、腹诊等。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大法,注重"四诊合参"。 藏医诊法包括问诊、尿(望)诊、脉诊(触诊) ......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50.html

腹诊诊脉的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穴。 4、脐部:包括脐及其四周。脐又名神阙或幽阙,正对腰部命门,居腹部正中,为脾胃中气之外候,且与命门气化相通连,故为腹诊重要部位,反应正气盛衰体质强弱最有意义,故查脐为中医腹诊重点之一。脐周为检查中焦疾病的重要部位。 5、少腹: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0.html

疾病的诊断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风雨晦明中雨淫症也。到西周时人们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逐渐摆脱巫的束缚。如《周礼》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胝(视)其死生;两以九窍变,参以九藏功。”这说明西周前后,在诊断疾病方面,已开始涉及到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内容。“五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2.htm

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一、诊断学原理 二、诊断学原则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四诊 第一节 望诊 一、整体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舌 四、望排出物 五、望小儿指纹 第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index.html

中医脉象洪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何梦瑶、程观泉亦明确表示洪脉即《脉经》对洪脉脉形状的解释是:“极大在指下(一日浮而大)。”在《脉经》中亦还有洪大连称文,这是沿袭的习惯,或引用以前的资料如:“洪大者,伤寒热病。”“脉来洪大,搦榻者社崇。”《脉经》用洪取代了大钩等,前所不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1.html

共找到544,9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