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的特点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五脏者,中守也得守则生,失守则死。在五脏中,心又为一身大主,在心的主导下,全身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才能达到协调统一。故《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主也。是五脏的生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藏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55.html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运动变化而成的。如是,将五行多元物质结构概念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单一的物质概念之中。()阴阳与五行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五行本原于阴阳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

http://qihuangzhishu.com/44/8.htm

秋季进补八忌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俗话说:一夏无病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349.html

邪不可干亦须避有时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思想为中医病因学的最基本宗旨。正气存内只是从人事的一个角度来说防病养生,所以必然有其局限。天既是人的生态环境,又与人体内的正邪同气相求。阴阳者,天地道也,邪有人体内生邪,有疫戾气,更有天时阴阳异位。《四气调神大论》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1069.html

中医养生春捂秋冻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道理一样。对应养生的要求就是要春捂,只有这样阳气才能不断生发,才会有夏季阳气盛满的繁茂景象。那么,到了秋季,气温转凉,大自然阳气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转入收敛状态,只有很好地收藏,来年才能有生发的基础。可是我们说阳气主升主动,阳气如何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89.html

多事之秋养生_【中医宝典】

...□ 翁维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秋季养生事多,用多事之秋这句成语来形容秋季养生非常恰当。 秋季多燥重养阴 立秋节气虽过,但夏日阳气尚未消退,秋日阴气也尚未透达,燥就成为秋季主气。防燥、防伤阴分就成为秋季养生的主要目的。 秋燥伤人的后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306.html

房事养生_中医养生_【中医宝典】

...房事养生精气神方面保养 房事养生:八步房事道 房事养生:房室养生宜忌 房事养生四季有别 房事养生也该随而变 房事养生八益七损 房事养生不射精 房事养生妙药 房事养生之前情 房事养生术式 房事养生性高潮缺乏 房事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fangshiyangsheng-733-1.html

海派中医名—— 论海派中医名实内涵(上)_【中医宝典】

...概念之外,还广泛存在着以地域关系以及以研究主题等为命名依据的学派概念。所以学派的成立不仅仅都是依赖学说师承关系为核心要素,实际上还有根据地域以及研究问题等来命名学派的。中医学的学派情况也与相似,不仅存在大量学说师承性学派概念,还广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854.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方法。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以及务在先安未受邪等独特见解,从而建立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标志着温病学说至此已趋向成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各种温病的大量启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2...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2.html

养生之道与养生术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7.术养。是以上养生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315.html

共找到680,7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