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专业角度看,研究心脏离子通道的生理作用、药理特性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其关键技术难题就是如何发现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靶点。 课题组分别以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急性心律失常模型和膜片钳技术为基础,观察M...
...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小檗碱的分子机理是在MEK1/ERK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下,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作用于3’UTR区域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来实现的,与目前使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完全不同,为寻找新型降血脂药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各有千秋 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纳米给药系统的淋巴靶向作用机制有以下五种。 ▲消化道给药 近年来,纳米载体促进药物的消化道吸收屡见报道。在人和动物的小肠存在着与免疫有关的特定组织区域,如占整个肠道黏膜1/4左右的派伊尔氏集结(PP)。研究发现...
...几类: a.环氧化酶抑制药:包括阿司匹林(aspirin)、磺吡酮(苯磺唑酮)等。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1971年发现它有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即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不稳定的...
...志愿受试者在口服壳聚糖胶囊后,其血清总胆固醇值下降了5.8~42.6%,LDL(低密度脂蛋白)下降了15.1~35.1%。这一结果清楚地表明,壳聚糖确实是一种优异的降血脂天然物质,其疗效甚至可与市售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媲美。 在此之前,意大利一...
...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片)、格列苯脲(优降糖)和格列美脲。其中甲磺丁脲作用较弱,价格很便宜;格列齐特作用时间较长,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格列喹酮基本不从肾脏排出,适合有轻微糖尿病肾病者服用;格列吡嗪作用快速...
...有保护作用。同时,芬克罗酮是一种非竞争性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对甘氨酸诱导的氯离子电流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 该项研究已申请发明专利4件,并已全部授权。 ...
...来源: 西安晚报 新华社专电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日刊登的两项研究报告指出,两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有损心脏健康,建议不要服用。 研究报告说,两种药物是培高利特和卡麦角林,分别由美国礼来公司和辉瑞公司研制,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症。 ...
...藻多糖藻多糖从螺旋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蛋白类物质,具有广泛而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抗疲劳及降血糖、降血脂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实验表明,藻多糖无论是注射或口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提高33...
...学者介绍了扩大研究患者的为期两年(104周)的随访资料。这些患者原先属于依克那肽为获得FDA批准而进行的3项为期30周的Ⅲ期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中的一项。 开始进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采用二甲双胍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均未达到充分的血糖控制。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