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武清县孙××,年三十三岁,于孟秋时得温病病因 未病之前,心中常觉发热,继因饭后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风出门,致得温病证候 表里俱觉壮热,嗜饮凉水、食凉物,舌苔白浓,中心已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77.html

温病兼下痢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其脉左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74.html

钱伯文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规律出处:中医文献杂志1995;增刊11~12(内容略) 理气药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理气药对荷瘤小鼠凝血机制的影响 攻补兼施治疗胃癌113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anbowen/index.html

中医学堂中医在人体生命科学中的地位_中医宝典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如果说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曾经是照耀近代科学发展的指路明灯,那么,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起过莫大作用的中国医药学,就是一个有待开发的伟大宝库。它珍藏着亿万人,数千年来从自身实践中体察到的,对人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63.html

张山雷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学家(1873-1934年)。字寿颐,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初习举子业,因母病遂弃儒习医,师从名医俞德琈、侯春林、黄醴泉,先学内科,后又从朱阗仙学外科,并协助其创办黄墙医校。1920年应兰溪知县盛鸿焘所办中医专门学校任教务主任,自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65.htm

温病兼大气下陷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兼大气下陷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康××幼女,年九岁,于孟秋得温病兼大气下陷。 病因 因得罪其母惧谴谪,藏楼下屋中,屋窗四敞,卧床上睡着,被风吹袭遂成温病证候 初得病时服药失宜,热邪内陷,神昏不语,后经中西医多位延医二十...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36.html

近代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总医院管辖,1894年6月26日李鸿章拟《医院创立学堂折》奏请设立,于本年校舍落成,正式招生开学,委任林联辉为第一任总办(校长),以原有的医院作为实习医院,同时正式改名为北洋医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的近代西医学校。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7-8.html

赵绍琴医案——热入血分,肝失藏血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脉象弦数。 诊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紫癜)。 辨证 热人血分,肝失藏血。 治法 疏调气机,凉血化瘀。 方药 升降散加味。蝉蛻、姜黄各3g,茜草、僵蚕、炒槐花各6g,大黄lg,白茅根、小蓟各lOg。7剂,水煎服。复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403.html

温病派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提倡和赞同温热病学说的医家,自成一大派,后世称之为温病派。 温病 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温热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方面,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说。温病学说的形成,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02.html

关于慢性咽炎证的再讨论_《名师垂教》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偶有不适,辄服六味汤(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一二剂,便可安然无恙。老师过去我室曾经讨论过虚寒性咽炎和由慢性咽炎引起的喉源性咳嗽,今天要讨论的则是由脾阴亏损所引起的慢性咽炎的证。这一证型在临床上相当常见,本例即属之。值得...

http://qihuangzhishu.com/1039/79.htm

共找到649,2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