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辨证治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编次不明,故在编时,突出六经主病,颇多个人见解。编次仿喻嘉言尚论篇,将六经篇目病、并病、过经不解、差后劳复等均另立篇名,“惟以正治汗、吐、下次之于前;误治变端,次之于后;风寒两伤,误治诸变,逐段拈出”(见本书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7.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配合。素问·五脏生成:“心之脉也。其荣色也。”②符合。素问·上古天真论:“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③合并,总合。素问·六节脏象论:“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④应当。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86.htm

伤寒论论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王叔和之次仲景论也,有义有例,各以类从,无可议者。成氏即用其本,故与玉函经次同。其六经六篇,又与千金翼次同。由晋而唐而宋,即此本、即此次也。何自明以来,诸家竟以颠倒移易为能哉?夫成氏至八十岁始此书,则见闻广、阅历深,宜其辨别之精...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8-11.html

伤寒论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医书同刊刻伤寒论,并对其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熙宁九年(1076年)宋太医局将此书列入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就使伤寒论的学术地位空前提高。伤寒论其书也大为流行,对伤寒论的研究更为深入和普遍,较唐代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8.htm

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主症。见伤寒论景岳全书·伤寒典:“病者,乃两经三经同病也。如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者,此太阳之证,而更兼不眠,即太阳阳明病也;若兼呕恶,即太阳少阳病也,若发热不眠呕恶者,即阳明少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87.htm

伤寒论本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八卷。卷首、卷末各一卷。清·魏荔彤撰于1724年。魏氏注解伤寒论,除前有总论外,对六经病,瘥后劳复、霍乱等篇,亦各有总论提要钩玄、敷陈大意,能给人以启发。卷首并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以及作者对方、闵二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3.htm

伤寒论本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八卷。卷首、卷末各一卷。清·魏荔彤撰于1724年。魏氏注解伤寒论,除前有总论外,对六经病,瘥后劳复、霍乱等篇,亦各有总论提要钩玄、敷陈大意,能给人以启发。卷首并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以及作者对方、闵二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3.htm

卷一_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论伤寒,金匮要略论杂病,乃仲景全书。伤寒论得成无己创,续者五十余家,故得昌明宇内∶金匮要略人罕言之,虽有赵良、徐彬等注释,但其文义古奥,系千载残编错简,颇多疑义,阙文亦复不少,承讹袭谬,随文蔓衍,宜后人视为迂远,...

http://qihuangzhishu.com/666/2.htm

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兼与贾延利老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商洪涛 江苏省中医院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5月16日贾延利“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对其中有关“内经伤寒论中的‘几几’实是‘沉沉’的坏字,是沉重之义”的看法不敢苟同。 记得笔者2004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88.html

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人。著名的针灸学医家和脉学医家,其著作有脉经伤寒论等。 【生平】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一说今山东省邹县人。据针灸甲乙经序称王叔和是“近代太医令”,表明王叔和与皇庸谧生活年代相当靠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共找到489,5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