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泰之孙陈珍阁又亲往南洋新加坡,进入皇家大医院正式学习西医三年,回国后写成《医纲总枢》,更加系统地介绍了西医的生理、病理与临床知识,并与中医的治疗结合。 在此期间,以1850年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用中文写成的《全体新论》为开端,陆陆续续有一...
...批阅之书约千余卷,泛览之书约万余卷,每过几时,必悔从前疏漏,盖学以年进也。乃世之医者,全废古书,随心自造,以致人多枉死,目击心伤。数年前曾作《刍言》一册,欲以醒世而鲜克听从。窃思生长圣朝,毫无益于此世,而半生攻苦,虽有着述几种,皆统谈医学,...
...复起,当不狂悖吾言,中医西医与世之病此者,其谓然乎?其不谓然乎?有此棒喝,虽在梦酣,皆当警醒(本草方书至多,皆无明白补络方药,必须化裁成方,已详《医医医外编》。本证门中,兹不赘见)。学医不可为古人所愚,亦不可为古人所囿。盖古书流传日远,虽...
...经说》、《杨子卮言》、《卮言闰集》、《敝帚》、《病榻手欥》、《晞篯《谷瓦》》、《六书索隐》、《六书练证》、《经书指要》。其所编纂,有《词林万选》、《禅藻集》、《风雅逸编》、《艺林伐山》、《五言律祖》、《蜀艺文志》、《唐绝精选》、《唐音百绝》...
...《灵枢》、《素问》、《神农本经》、《卒病论》、《金匮要略》五书,皆圣哲之微言,医门之奥旨也。习其艺者舍之不习,而惟采撮后来之枝辞琐说,以为应世之捷诀,是弃本而务末也。求其苏困扶危,而不误致人于死,盖亦难矣。高氏怀悲悯之志,集为是编,以示...
...高阳生,五代时人,着《脉诀歌括》,托为王氏叔和,而今本杂以洁古《伤寒脉入式歌》,又被熊宗立妄注,大为俗学之惑。叔和晋人也,自有《脉经》,尚复抵牾大段古书,难尽信也。脉家书甚多,当以《内经》为主。滑氏《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为提纲,...
...余于咸丰之季,避寇海上,时疫盛行,流民踵丧,尽无以救,始知医之急于人也。而学之既有年,乃辑众说,考文析义,校注《伤寒论》、《金匮方论》二书,继以《金匮》论略,因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继又以治病在处方,因阐经方作释例,继又以...
...·艺文志》经方十一家,秦始皇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始皇不闻善医,盖敕集俞、扁二家方以成书,若《圣惠方》、《惠民和剂局方》所由 。而太史公传淳于意,遂为后人医案之祖范;史因之以传。华元化饼人萍HT ,亦充方药,惜其出书一卷,自言此可活人,...
...一科?中风之病千头万绪,自应另立,不可与内科混。且内科者,主饮食、起居、房室、情志之病,而中风之邪自外致,不自内生,不得属之内科。《史·扁鹊传》扁鹊至洛阳,贵小儿,即为小儿医;至邯郸,贵妇,即为带下医;至周,贵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夫耳目痹医...
...黄,黄胖也。疸,五疸也。《金匮》原有诸黄、诸疸之别,特疸详而黄略,读者易混,因误认诸黄为即五疸中之黄胆耳!考《病源》黄病候,自黄病至治也,百四十六字,列症甚详,必本之《金匮》逸文。何以言之?一身尽疼,发热,目涩,鼻疼,两膊及项强,腰背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