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启示】 《史记》是...
...其木则赤�夷青松,文茎蕙棠,洪干百围,高径穹皇。竹则填彼山陔,根氵尔阪域。夏荡攒包,劲条并殖。蒙雪含霜,不渝其色。翠实离离,凤凰攸食。(《艺文类聚》六十一,《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初学记》二十八)芳果万名,攒罗广庭。霜滋灵润,时至则零。(...
... 池氏。汉有中牟令池瑗。(俱同上) 移氏。齐公子雍食采于移,其后氏焉(《后汉·杨震传》注,《路史·国名纪》,《通鉴注·汉纪》四十二。)汉有恒农太守移良。(《广韵》五《支》,《容斋五笔》) 卑氏,郑大夫卑谌之后。汉有北平太守卑躬。(《后汉·...
...路史·国名纪》。《齐东野语》云:「恐或失之。」) 灌氏,斟灌氏之后。(《通鉴注·汉纪》一) 谏氏。《周礼》有司谏氏,因以为氏。汉有治书侍史谏忠。(《广韵》三十《谏》,《通志·氏族略》) 贱氏。汉有右北平太守贱琼。(《广韵》三十三《线》,《...
...苏竟杨厚 苏竟字伯况,扶风平陵人也。平帝世,竟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言。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代郡中尉。时匈奴扰乱,北边多罹其祸,竟终完辑一郡。光武即位,就拜代郡太守,使固塞以拒匈奴。建武五年冬,卢芳略得...
...)务从简易,相闻流行,故谓之行书。王(王原作云,据明抄本改)愔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善行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王献之,并造其极焉。”(出《书断》) 按:行书,是后汉隶川刘德升创造的。行书即正楷稍稍有些变化,着眼在简便容易。...
...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其自有列传者,则不兼书。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 《前书》云:田何传《易》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又东郡京房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
...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其略论曰: 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
...衣冠之畴,心能识而观其贤愚。常以玄冬,梦黄发之士,姓玄名明,字子真,与余寤言,言必有中,善否之间,无所依违,命操笔者书之。近从建武以来,暨于斯今,其人既亡,行乃可书,玉石朱紫,由此定矣,故谓之《决录》矣。(《后汉·赵歧传》注) ◇ 孟子题辞...
...礼制之旧则,合神明之允欢,臣愚戆,议不足采。臣邕云云。(本集,袁宏《后汉纪》二十六,《续汉·祭祀志下》注补引《袁世松书载邕议《通典》四十七) ◇ 被州辟辞让申屠蟠 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