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07.htm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http://wenxue360.com/guji/huangdineijing.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http://www.wenxue360.com/guji/huangdineijing.html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法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咸是饮食水谷的五种滋味,内经称之为五味,对人体脏腑具有补益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这里指出,五味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6.html

三易洞玑中的中医理论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不同的藏象理论来弥补内经的不足。 一为五德三极模式。也就是说,肺配元气,为最重要的脏器;心肾配日月,为阴阳太极;胞与清肠合辰星、气海与溷肠合太白、脾胃合填星、肝胆配岁星、心包和三焦配荧惑。肺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黄道周认为肺有左右中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4.html

瘀血金匮要略中的诠释_【中医宝典】

...的名称。对不同疾病出现瘀血的症候时又有不同的名称。 干血:见于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内有干血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此为腹中有干血著于脐下妇女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内有干血,下白物,由于正气内伤,气血伤残,阴液亏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56.html

黄帝内经的放腹水疗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腹水病人,其病程大约需3~4个月,即百三十五日可愈。这是黄帝内经放腹水的治疗全过程,今日之也很实际、很科学,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 笔者于上世纪70年代在某医院消化科病房主管病房,收治一些膨胀(肝硬化)腹水病人,肝硬化除了最后肝昏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001.html

素问字考_【中医宝典】

...关键词:素问 足 足生大丁 痛风 文献研究 素问作为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古奥,参阅古今历代注家的解释,有些问题依旧存在争议,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历代注家根据各自不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93.html

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_【中医宝典】

...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4622.html

饮食宜调和 五味补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灵枢·五味论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共找到594,1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