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情志保健_【中医宝典】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儒门事亲中,极为重视心理治疗,对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90.html

中医养生学说撮要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05.html

黄帝内经养生_【中医宝典】

...不肖”都是一样的。 3.摄生方法,归纳四项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养生调摄方法归纳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也就是说养生应做到:①适应周围环境,避免外邪侵袭。②锻炼身体,强壮体魄。③节制饮食,注意起居。④保养精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448.html

中医养生文化特点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养生延命录云:“能中和者必久 寿。”第二,主张从伦理道德的修养来养性长寿。儒家要求人们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履践作为自我人生完善的目 的。并把这种养性观溶入中医养生文化之中。高尚圣洁的伦理观既是人们自我人格完善的途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53.html

调神养生法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淮南子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

http://qihuangzhishu.com/152/34.htm

形神合一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卫、血、津液等精微,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积精”可以“全神”,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的盈亏关系到神的盛衰,李东垣脾胃论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0.htm

情志养生_中医养生_【中医宝典】

...“悲秋”也可用中药调理 “忍”对健康来说是件好事 “神补”胜过药补、食补 内经中的情志养生 常笑可养肺 春天散心驱走“春郁” 德高之人可长寿 冬季 调节情志很重要 读书使人睿智更使人长寿 反常行为 警惕“心病” 高温天气防情绪“中暑”...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qingzhiyangsheng-741-1.html

“颜氏家训”养生_【中医宝典】

...颜氏家训由南北朝时代北齐颜之推著。养生篇十五是颜氏在家训中集中反映其保养身体指导思想和方法的文章。 颜氏家训养生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养生要求真务实,勤学常练 颜之推认为,人生在世,到处都有牵挂羁绊。 年轻时候,要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08.html

池北偶在线阅读

...。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在全书的四目中,以前三目内容最具参考价值。如“故”中“翰林卿寺属”条,记清初太仆寺增设满洲员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馆增设...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6.html

隋唐五代卫生保健和养生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孙思邈则以吸取各家之说为特点,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就有精神调摄、饮食调养、导引按摩、服食补益等各种养生的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如“古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所谓百行周备,是指诸种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2.html

共找到473,7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