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其他:第一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述,对于历代各家学说均有较严谨的考证和客观的评价。本书能由博返约地阐述医学源流,可供医史研究参考。现存初刻本。中国医学入门丛书中医丛书。陈景岐编,刊于1934年。本书摘录内经和历代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辑而成。计有诊脉入门辨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1.html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也吸取了国外的用药经验、处方、药物,甚至医学理论。这些相互间的交流,对发展和丰富中国医药学,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对促进世界医学发展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据隋书新、旧唐书等记载,其时与我国有过交住的地区和国家有九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7.html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玄珠一帙51册,医学正传万病回春医学入门等明代著作传去朝鲜以后,医学正传早于公元1484年翻刻刊行,万病回春医学入门等则分别于1750年和1820年翻刻刊行,在清代前中期,对朝鲜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本草纲目...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8.htm

脉学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脉学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脉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脉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7.htm

脉学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脉学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脉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脉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2.htm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观察,亲自给图,经长期积累,绘出135种舌图,运用分经、运气答理论,把舌和证联系起来,观舌成为诊断重要依据之一。 2、问诊:中国医家历来重视问诊。李梃的医学入门指出,问诊必须详尽,他列出48问,妇人需再加4问,产后又加4问。徐春甫强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5.html

西方子明堂灸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灸法著作。八卷。元·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元初刊行。本书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各卷分绘正面、侧背面、侧(伏)面的腧穴图和各腧穴的部位,主治病症及灸法等,收集资料颇多。现有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及中国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540.htm

西方子明堂灸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灸法著作。八卷。元·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元初刊行。本书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各卷分绘正面、侧背面、侧(伏)面的腧穴图和各腧穴的部位,主治病症及灸法等,收集资料颇多。现有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及中国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38.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二)_【中医宝典】

...存在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医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7.html

医事启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蒙汗)、导尿、灌肠(唧简)引痘、刺络、酒剂等共二十事,提供了较重要的史料。但作者过于笃信中国古代医籍,也有一定的尊古、保守色彩。现存初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39.htm

共找到479,2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