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误较少。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
...诊断学名词。草兹,枯死的青草。指色青而失去润泽。喻肝的真肝色。《素问·五脏生成》:“青如草兹者死”。参真脏色条。...
...诊断学术语。冲,深重,指色泽深沉晦浊。《灵枢·五色》:“冲浊为痹。”张景岳注:“痹病在阴,肉骨受之,故色冲而浊。”...
...诊断学术语。即察阅五官的表象来推断五脏的病变。出《灵枢·五阅五使》。张景岳注:“五脏主于中,五官见于外,内外相应,故为五脏之阅。”...
...①诊断学术语。切脉的简称。《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而从之。”②治疗学术语。按压。《素问·调经论》:“必切而出。”《素问·骨空论》:“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③剧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肠中切痛。”④急速。《医方集解》:“当大...
...诊断学名词。指五脏精气充足,面部呈光泽明润正常之色。《素问·五脏生成篇》:“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诊脉法的临床普遍应用。《脉经》的脏腑定位,历代除大小肠、三焦脉位略有歧议外,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医脉学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总结脉象临床意义 《脉经》对不同脉象的临床意义也作了大量论述:一是对脉象主病进行原则概括,如"迟则为寒",...
...诊断学名词。见《伤寒舌鉴》。指舌苔淡白而透明,似苔非苔。多因年老体弱,胃气不足,或久服汤药,胃气受伤,虚寒内生所致。治宜补中益气。...
...诊断学术语。系一种望诊,以观察病人面部气色的十种方法。《望诊遵经》:“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是也。”详各条。...
...诊断学术语。决,判断。临床要结合五脏脉象的变化,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