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关系之转化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虽然症状反映激烈、亢奋,但为正气奋起欲驱邪外出,故脉象较前有力,于病情有利。还有一种情况,患者素有虚证,因新感外邪,或伤食、外伤等,以致当前病情表现以实为主,虚证暂时不够明显,辨证诊断为实证。这虽然不是直接由虚证转化为实证,但从虚实之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31.html

五行学说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肝病在先,肺病在后。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克木,今肝木太过,反侮肺金,其病由肝传肺。病从被克脏器传来,此属相侮规律传变,生理上既制约于我,病则其必微,其病较轻,故《难经》谓从所胜来者为微。总之,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及其传变规律,...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2-3.html

奚九一_案23 红斑性肢痛症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不得缓解。本例辨为阴虚热的依据,在于①痛虽4月,但无关节痹阻的风邪表现,又无紫绀、瘀斑的血瘀。②热痛的特点是对称性阵发搏动性,而且自觉灼热,但无显著潮红,说明此为阴虚阳亢之热证,非湿热之的实热证。2、本例阴虚热,虽有疼痛,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xijiuyi/551-6-23.html

诊断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整体观指导下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四诊所搜集到的病史、症状和环境因素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明其内在联系和各种病证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对疾病作出恰当的判断。分析、综合、联想、判断,是...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htm

维医概览-艾尔康学说_【中医宝典】

...、赛艾提学说买热致学说等。 艾尔康学说即四大物质学说艾尔康系指自然界的火(太阳)、气(空气,风)、水、土四种基本物质。艾尔康又称托提塔都、阿那斯日艾尔巴,汉译为四大物质、四要素。托提塔都一词,在公元前4世纪维医古籍《哈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32.html

伏气_病因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病伏藏体内,经过相当时期而发病。郁热内发,最易伤阴。病变部位有深有浅,有发于少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等经的不同。郁越深,病情越重。发病时由里达表,病程常缠绵多变。参见伏气温病条。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fuqi-407.html

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思考_【中医宝典】

...,分析得到既定的证类型。一般来说,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初期多表现为袭肺卫,继而多见肺热亢盛,同时可出现肺失宣肃,甚至肺气郁闭,严重者表现为化源欲绝。病之后期可出现肺之气阴耗伤或痰瘀阻滞肺。此外,在病变过程中往往可兼夹湿、滞、痰、结、瘀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368.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以及务在先安未受之地等独特见解,从而建立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标志着温病学说至此已趋向成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各种温病的大量启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2、吴鞠通确立三焦辨证。吴鞠通广泛汲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针灸治疗_【中医宝典】

...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50.html

沈自尹院士是怎样对进行研究的?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源于《内经》,是按藏(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从患者的外象来推论的,《内经》产生于周秦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之际,所以脏腑辨证具有鲜明的哲学特点。之后张仲景把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具体结合于临床,博采众方,以求效为主,每个汤方都有相应的证...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82.html

共找到391,1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