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超过18.9万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其中9%的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这一医学发现有助于医生找到阻止基因形成致命肿瘤细胞的方法。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该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杰夫里·特伦特称:“这项医学新发现为人类揭开导致...
...bcl-2阳性的病人中,其死亡率增加2.28倍。 作者总结道,“在那些接受随访的前列腺癌病人中,p53基因变异对预后来说是一项独立的不利因素。此外,与细胞循环和凋亡有关的生物标记物联合应用看来较有希望。” ...
...人类大脑为何难以自我修复,复旦大学研究给出答案:神经干细胞并非“全能制造者” 本报上海讯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杨振纲副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两年多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不能自我修复,是因为神经干细胞不能产生特定类型的神经元。该成果为人工干预下...
...《癌症研究》 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男胎前列腺发育过程中接触低剂量环境雌激素易导致将来前列腺癌的发生。 人工合成化合物“异雌激素(xenoestrogen)”,具有类似雌激素功能,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例如,二联酚A (BPA),常用于塑料和...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基因变异的男性可通过改变饮食来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如在食物中增加更多抗氧化剂。 这项对1000名男性进行的研究发现,25%的男性带有MnSOD特异性基因的AA基因变异。 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专家评论说:“在抗氧化剂...
...来自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Alan Kristal等人认为,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在前列腺癌治疗后改变结构将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的复发。Kristal说:“在我们的研究中,明显发现进食低脂饮食,钙补充量适中的患者发生晚期...
...激素耐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其结果显示,多西紫杉醇组比对照组有2.5个月的生存优势。 多西紫杉醇通过“冻结”肿瘤内微管的组成部分——细胞内骨架的合成,而一直肿瘤细胞分裂,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此前,欧盟和FDA已批准该药用于转移性...
...前列腺癌的癌前潜病。前列腺癌在我国并不多见,但近代已有升高趋势,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老年人,50岁以上发病率尤多,前列腺的危害性在于早期向肺、肝等部位转移。祖国医学称之为“癃闭”,其产生机制主要为湿热痰毒壅遏阻结所致,对于癃闭《内经》说:“实则闭...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对前列腺癌实施“连续打击”的药物。在实验室研究中,这种称为OSU111的化合物显示出双重作用:不仅对前列腺癌组织具有直接毒性作用,而且还能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在采用OSU111治疗的实验中,大部分...
...到目前为止,引起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中提出了许多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因素,但这些危险因素在重复性研究中大多不能重现。流行病学调查提出许多环境和遗传因素,但与前列腺癌的确切关系还不明确。目前认为,发生前列腺癌的先决条件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