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阳)_《脉诀汇辨》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右寸实者,呕逆咽痛,喘嗽气壅。实在右关,伏阳蒸内,满气滞。右尺得,脐痛便难,相火亢逆。脉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故《脉经》云∶又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由是测之,皆主热。其所主病,大约数脉相类,而实则过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90/28.htm

古代医生考略_【中医宝典】

...古代医生别名略作统计,则有待诏、博士、牙推、郎中、大夫等,唐人张祜《病宫人》诗有:药饵无征待诏愁之句,可见唐代医生亦称为待诏。辽代时翰林医院设待诏之职。据《旧唐书·职官志》载,唐代太医署列博士、按摩博士等职,则知当时医生称为博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506.html

废除不该成为讨论话题_【中医宝典】

...。当废除不断成为沸沸扬扬讨论话题时,未免让人嗅到一丝走火入魔味道。 废除这个说法,不是什么新名词。早在上世纪初,随着闭关锁国时代终结,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并迅速普及时,中医西医两大疆界便已经形成。在五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07.html

台湾医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黄氏在他著作还零星提到一些医药知识,例如:夙山县有姜,三保姜,相传明初三保太监所植,可疗百病水沙连荼,在深山中……性极寒,疗热症最效,每年通事于各番议明,入山培制,等等。可见黄氏对医疗经验调查之重视态度之认真,他或许是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02.html

临床各科成就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并非内科专著,但也反映了当时对内科杂病认识水平。其论述多以观察各种疾病特点入手,例如痫证,就是以疾病发作时马、羊等动物某些形态相似,而命名马痫羊痫等,这种命名法在后世医家著作多有启示,《黄帝内经》对内科杂病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9.html

传说中医学人物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剔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在关于针灸论述上黄帝讨论了凡刺之理,以及望面色而诊断疾病理论。从《素问》以及《灵枢》内容来看,可知雷公从黄帝受业之关系。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01.html

民国时期废止医案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人士对中医界之批评更近乎苛刻。双方讥讽谩骂之言日趋激烈。此后,中西医界争论,逐渐由学理讨论泛化为意识形态争论。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围绕着废止问题,余岩、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4项相关议案。其所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0.html

医事制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大司农、少府也各有一官医(《后汉书·百官志》)。 东汉医官制度较西汉完善,增设了一些医药官职,地方医事不再由中央直接管理,而由地方负责。在诸候王国中设工长,以主医药。(《后汉书·百官志》)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曾出土带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1.html

中医药以为本 传承创新发展_中药视野_【中医宝典】

...药材好,药才好制药理念。透过此事件,我们看到宛西制药作为先行者对中医药人才期待,对振兴国医国药信心。 复兴断层 探索中的突破 近几年,国家在中医药保护和传承方面政策扶持非常明确。2007年,中医坐堂恢复、师徒传承开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124.html

中医漫谈:褒贬不一话_【中医宝典】

...、外编》(1759年)。这部著作是民间串铃卖药江湖郎中医术方药经验汇编。该书定名串雅,是为了让千百年不受人重视民间医疗经验,登上大雅之堂。书收载铃截药串药等,赵氏认为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速。药物不取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62.html

共找到1,030,7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