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序_伤寒悬解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选。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百十二方。今请颁行。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直秘阁校理臣林忆等谨上...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2.htm

伤寒论本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即医门棒喝二集。九卷。清·章虚谷撰于1835年。作者鉴于伤寒论辞简意深,理法微妙,读者难以领会,注本虽多,却不易找到符合简明切当者,遂重为编注。编次参考伤寒论条辨,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提纲,阐述各经病症。...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2.htm

伤寒论本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即医门棒喝二集。九卷。清·章虚谷撰于1835年。作者鉴于伤寒论辞简意深,理法微妙,读者难以领会,注本虽多,却不易找到符合简明切当者,遂重为编注。编次参考伤寒论条辨,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提纲,阐述各经病症。...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2.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0.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0.htm

伤寒论辨证广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四卷。清·汪琥撰于1680年。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析取伤寒论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辨注。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每篇之后选列自晋迄明历代治疗热病的效方与...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1.htm

伤寒论辨证广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四卷。清·汪琥撰于1680年。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析取伤寒论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辨注。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每篇之后选列自晋迄明历代治疗热病的效方与...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1.htm

如何学好中药学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本文就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 一、抓住重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31.html

中药学如何学好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本文就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 一、抓住重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70.html

伤寒论集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卷,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又依玉函经补充的1条,共409条。虽为集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7.htm

共找到563,1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