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冲道。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五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健忘,惊悸,咳嗽,疟疾,脊背强痛,癫痫,及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
...胃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外侧支,并有肋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胃脘痛,胸胁痛,呕吐,翻胃,腹胀,腹泻,痢疾,鼓胀,及...
...风门,①经穴名。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伤风咳嗽,...
...三阴交。2.患者伏卧。医者位于左侧。推肾俞穴,手法要柔和深透,继用两大拇指按压肾俞,然后用掌根或大指鱼际揉之,以温热为度。最后推按八liao穴。3.患者正坐。医者立于后。推背部膀胱经俞穴,往返3~5次,以肝俞、脾俞、膈俞为主。先推后按,最后...
...中枢,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十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满,黄疸,腰背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
...肺俞,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肺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外侧支,并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及...
...肩中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另说“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或“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及颈横动、静脉。主治咳嗽,...
...厥阴俞,经穴名。亦称阙俞。出《千金要方》。别名厥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心包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之,并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皮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咳嗽,胸闷,...
...1.先将油擦在颈部,一直沿着涂到背部。之后用一只大拇指,沿颈部一次一边,平均地指压。 2.在脊椎的一側同时用兩支大拇指,从颈部下方沿著脊椎按下。 3.按摩背部的时后,压距脊椎1公分处。快速地按能达到刺激的功效,缓慢地则有助松弛。 4.按到...
...源流可追溯到160余年前,即清咸丰年间,由河南李鉴臣传授的一指禅推拿。现今流传使用的一指禅推拿法是王松山等人在其师丁凤山(李鉴臣之门人)的手法基础上创用发展起来的一种推拿疗法。它包括一指禅推拿法,缠、抄、滚、弹推拿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推拿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