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③哺乳姿势不当,如横抱婴儿,或婴幼儿平卧吸吮奶瓶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④过度用力擤鼻,在不洁水中游泳及跳水,不合适的咽鼓管吹张术及鼻腔冲洗术,可使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⑤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如有细菌侵入,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2...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5017.html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怎样治疗?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急性化脓性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1)全身治疗:①早期正确而足量地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到症状消退后5~7日停药,务必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临床上多用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等。鼓膜穿孔后取脓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5075.html

早期患急性中耳炎能预测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生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否患急性将是判定是否会发生持续性单侧或双侧渗出性中耳炎(ome)的重要因素。 荷兰学者认为,婴儿生长的第一年是否发生急性中耳炎将是判定是否会发生持续性单侧或双侧渗出性中耳炎(ome)的重要因素。其他能引起持续性ome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5061.html

中耳炎的家庭治疗措施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奶水流入耳中未及时去除而造成,若未加以治疗,将爆发细菌感染,引起剧烈疼痛。一旦发生感染,你需要医生的协助,并以抗生素治疗。除此,你还利用许多方法来阻止疼痛恶化,甚至预防问题的开端。 家庭治疗措施 ●吹干耳朵 每当你弄湿耳朵,不论是否有感染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5100.html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应该如何预防?_五官口腔科腮腺炎_【中医宝典】

...电解质平衡,目前已少见。除此情况外,腮腺的急性炎症病员仍时有所见。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是继发性疾病,其预防更胜于治疗,正确而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有效地避免其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12057.html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_《医院药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胆道手术:仅用于有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人,如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或胆总管结石患者。病原菌与抗生素用法同胃、十二指肠手术。(8)妇产科手术:为预防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感染,可用硝唑1g直肠给药。重危产妇伴胎膜早破的剖腹产术,采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uanyaoxue/1014-4-31.html

卡他性中耳炎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腺样体肥大等应予以治疗。 ②咽鼓管吹张。 ③适当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鼻内菌:滴用1%麻黄素制剂。 ④鼓膜穿刺抽出液体,若液体粘稠注入座蛋白酶1mg或透明质酸酶1000~1500单位。对反复穿刺无效者可行鼓膜切开和置放通气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975.html

秋冬季提防宝宝中耳炎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等症状。 提醒2: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预防小儿中耳炎,必须做好小儿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平时要注意小儿的口腔卫生,小儿感冒后鼻腔...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5047.html

急性宫颈炎的治疗方式是什么_【妇科宝典】

...很多,主要是局部用药。采用阴道灌洗、局部上药、中药治疗等药物疗法。另外,还采用手术或物理疗法。这是比较常用的急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法。 2、以全身治疗为主,抗生素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则根据病原体和病情严重程度决定。 3、针对病原体,以...

http://jb39.com/fk/3158.html

中耳炎急性发热该咋处理?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小儿化脓性急性发热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以免迁延转为慢性,或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本病属化脓菌感染,故临床治疗首先应及时给予有效抗生素,其次应注意保持耳部消洁,及时清洗外耳道脓液,用各种消炎药水滴耳。洗耳药一般予3%的过氧化氢...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5104.html

共找到326,0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