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刮痧治疗黄褐斑_【中医宝典】

...。 中医治疗本病除中药内服外敷外,针刺、刮痧也可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针刺 主穴:面部色斑区、中脘穴。 针刺施术特点是浅刺留针。常规消毒后,用0.12毫米×13毫米毫针,以围刺、散刺手法,在色斑颜色最深部位,正中直刺一针,四周斜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432.html

治病八法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闵、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此手法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了一定次数。即分别以九或六作为基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8-4.html

经络疾病_【中医宝典】

...及传授。 人体四肢部位是针刺治病重要部位,常有一种异常感觉向一定方向传导,这种传导针治疗效关系密切,在《内经》中称之为“得气”,比喻为“针游于巷”。这种联系不仅反映在体表,且同体内脏器有着沟通表里关系,组成一个有机联系整体。 经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8.html

呼吸补泻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针刺手法一种。指在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在针刺得气后进行捻转手法,再停针吸气为补法;加果在停针时呼气为泻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61.htm

针法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半刺傍针刺报刺豹文刺鼻针疗法砭石补泻鑱针出针丛针焠刺搓针大泻大泻刺大针弹针导气捣针得气鍉针点刺电针电针麻醉短刺耳针耳针疗法分刺锋针浮刺关刺(渊刺、岂刺)毫针合谷刺候气呼吸补泻恢刺火针(燔针、焠针、烧针)疾徐补泻进针(内针)禁刺(刺禁)经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zhenfa-2722.html

迎随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补泻法之一。又称针向补泻。指以针尖方向经脉之间逆(迎)顺(随)关系来分别补泻办法。《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和随,气可令和。”后世医家据此加以发挥,认为迎随即指经络循行顺逆。《针灸大成》:“至于经脉为流行之道,...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572.htm

芒针针刺方法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芒针各种刺法及补泻手法,都是由针刺基本手法演变而来。主要可分为五种。1、进针:进针时要避免疼痛,尽量达到无痛进针。临床施术时,一方面要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消除对针刺治疗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要注意针具是否合格,指力是否有力和运用适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8-3.html

针灸,针刺方法之分刺_【中医宝典】

...“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是指针刺肌肉之间,以治疗肌肉病变一种刺法。由于古人将深部近骨处肌肉叫分肉,故称“分刺”。其操作方法是将针深刺入肌肉之间,使之得气。此外,用圆针揩摩分肉,也属分刺。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痹证、痿证,如肌肉萎缩、痉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69.html

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_【中医宝典】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法则,其实,药物针灸治病采用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42.html

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法则,其实,药物针灸治病采用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234.html

共找到932,3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