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
...浮为风,紧为寒,风伤卫,寒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外证必发热,无汗,或喘,其人但憎寒,手足指末必微厥,久而复温,掌心不厥,此伤寒无汗,用麻黄证。凡脉浮数,或浮紧,无汗,小便不数,病虽十余日,尚宜麻黄汤也。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痛,...
...作者:郭雍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81年 徐序 刘序 朱子跋郭长阳医书 自序 卷一 伤寒名例十问 叙论五问 治法大要九问 伤寒脉法及刺法六问 张仲景华元化五问 卷二 仲景辨脉法三十八条 卷三 仲景平脉法四十五条 卷四 六经统论二十二问 ...
...伏热在胃,令人胸满气逆,逆则哕;若大下后,胃中虚冷,亦致哕也。温病有热,饮水暴冷 ,茅根葛根汤。茅根 葛根(各半升)水四升,煮二升,去滓,温饮一盏。温病热未除,重被暴寒,寒毒入胃,蕴结不散变 ,梓皮饮子。单煮梓皮汁,稍稍饮之佳。温病积饮冷...
...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
...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其经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宜大承气汤下之。(方在可下证中。)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以四逆辈。)伤寒三...
...庞曰∶凡过经不解谵语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刺期门之法,须待脉弦或浮紧,刺之必愈;余刺之不瘥,以正取肝之邪故也。期门穴直乳下,当腹旁近胁骨,是穴针入一寸。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其人大渴饮水者,其腹必满,小便不利而自汗出,其病欲解,此为肝...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而腰脊强。(此是太阳膀胱经,属水,《病源》云∶小肠者,非也。)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其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未发热,必恶寒,体痛,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伤寒一...
...阿胶末一小匕,烊化,温与之,日可三四服。大热甚胎不安者,不宜前药,宜用阿胶散。阿胶末一钱半,竹沥调下,无竹沥,用小麦、竹叶煎汤调下。妊娠伤寒四五日以上,心腹胀,渴不止,腰痛重,橘皮枳实汤。枳实 麦门冬(各三分) 陈橘皮(一两)粗末,每服五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