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
...ITP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研究,证实了本病是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疾病。 1975年Dixon首次用定量方法检测了血小板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现已证实,80%~90%的ITP患者,PAIg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病毒感染等。...
...1.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的病例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或血肿。皮肤瘀点多为...
...体会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1999年5月~2002年5月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0例,均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所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男4例,女6例;均有出血点,瘀斑,鼻衄2例...
...(一)治疗 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如血小板数在25×109/L以上,又无明显出血表现,无需特殊处理,血小板常在2周左右逐渐回升。若有出血症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强的松)1~2mg/(kg·d)口服,至血小板回升,此后可减量维持1个月...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笔者近年来致力于该病的研究,临床将该病分为两期论治,并按各期不同特点,单纯采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急性期血热炽盛,宜清热凉血止血 本病多发于2~9岁...
...治疗再障461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达89.64%,其中慢性再障(CAA)90.74%,重型再障Ⅰ型(SAA-Ⅰ)86.79%,重型再障Ⅱ型(SAA-Ⅱ)83.49%,纯红再障(PRCA)10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多数学者认为,在...
...(5万/mm3),可考虑剖宫产,以减少胎儿创伤。 3.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避免使用某些影响出、凝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嘧达莫、前列腺素E1等,当新生儿发生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及时停用那些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并加速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