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阖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补泻之一。指起针时以开、闭针孔来分别补泻方法。《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开阖补泻。以出针后轻轻按揉针孔,使其闭合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法;以出针时边退边摇,针退出后不按针孔,...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35.htm

针灸原理_【中医宝典】

...病理变化,而产生 “ 阳盛则,阴盛则寒 ” 等临床证候。针炙治病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属性来调节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 “ 阴平阳秘 ” ,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 针炙调和阴阳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针刺手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32.html

郑毓琳(1896-1967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现代针灸医生。名常见。河北安国人。师从本村郑老望等学针灸、气功,又随博野霍志顺深造,在本地区行医。1954年调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临证经验丰富,尤善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治疗半身不遂等症尤有良效。兼科研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多篇...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100.htm

脏腑补泻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疗上治则。适用于脏腑之间表里俱病情况。如肺大肠互为表里,当阳明实,大便燥结而致肺气壅阻时,只从肺治很难见效,就可采用膈散泻表(大肠)而安里(肺)。又如肺气壅阻不宣,致大便燥结者,只从大肠施治,亦难见效,在治疗上就可采用瓜蒌桂枝...

http://qihuangzhishu.com/76/38.htm

针灸也要讲究补泻_【中医宝典】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原则。“寒者之”,“者寒之”,这是正治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法则,其实,药物针灸治病采用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42.html

论述迎随调气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灵枢·根结》:“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阳。”之意相近。以后,元、明针灸医家将各种针刺补泻概称迎随。如补法采用顺紧方向而刺,由浅入深(以插为主)而刺、当气血衰少时刺,为随;泻法采用逆经方向而刺,由深出浅(以提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5.htm

凌云凌氏针书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中毛刺、半刺、浮刺、直刺、输刺等针法,针对不同穴位病情,采用灵活多变方法针刺。对沿皮刺操作又有创意,将此法演变为沿皮刺、沿皮向后刺、沿皮向外刺、沿皮向下刺、沿皮透穴刺等数种,创立了独特凌氏刺。 凌云针术闻名遐迩,对针灸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65.html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同时又把进针时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种。杨氏十二手手法操作作用爪切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营卫指持右手持针于穴上(准备进针)口温入口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0.htm

针刺时需要注意什么?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针刺角度、方向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重要环节。 取穴正确性,不仅指其皮肤表面位置,还必须正确...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291.html

针灸也要讲究补泻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原则。“寒者之”,“者寒之”,这是正治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法则,其实,药物针灸治病采用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07.html

共找到1,021,3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