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李氏云∶疽疾将安,每日当服十全大补汤,以补气血,宜与排脓内补十宣散相间服。〖愚按〗前云溃疡属气血俱虚,固在所当补;若患肿疡而气血虚弱者,尤宜预补,否则虽溃而不敛矣。凡大病之后,气血未复,多致再发;若不调补,必变为他症而危。成误以为疮毒复发...
...(附论胎产金丹)或谓予论症宜遍考病机,详求治法,始于人有益,乃论止一二,毋乃太简乎?不知医书汗牛充栋,症无不备,方法繁多,何能更着书立说?惟古书虽系名家,或立说偏执,予不得不辨;庸工浅陋,诚恐害人,予不得不辨;而予非治有成效,屡试屡验,亦...
...调,肺气能够正常宣降,未治咳而咳止,这充分证明状态辨治优势之所在。正是“见咳休止咳,方为治咳。”《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一个状态的病机绝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队列。如此多的病机,治疗时究竟针对那一条病机治疗才合适呢...
...虞天民曰∶或问产后证,丹溪云当大补气血为主,虽有杂证,以末治之。又云产后中风,切不可作中风治,用风药。然则产后不问诸证,悉宜大补气血乎。曰∶详主末二字,其义自明。虚而无他证者,合宜大补气血自愈。或因虚而感冒风寒者,补气血药带驱风之剂。或因...
...崇明陆延珍子贤氏着 绍兴表诗新昀初重校 六因条辨卷上 春温辩论 春温条辨三十条 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热条辨八条 六因条辨卷中 伏暑辨论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秋燥辨论 秋燥条辨十一条 冬温温毒条论 冬温条辨...
...洗净,再用芝麻油炒黄,加炒绿豆及白糖,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数剂有效。 用干绿豆衣做枕芯,佐以干菊花为絮,供高血压和老年眼病患者枕用,有降压明目之作用。 眼病...
...摄下焦兼之,仿内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法,非治病也,乃论体耳。夏季早服青囊斑龙丸方法。鹿茸、鹿角霜、赤白茯苓、熟地、苁蓉、补骨脂、五味子。” 笔者以《内经》理论,结合叶天士“先安”之思想,夏季常嘱患者忌食冷饮以防伤阳,而多食生姜、辣椒或食菜...
...图) 土人参(图) 五瓣寄生 霞天膏 熊掌 血风藤 玉竹(图) 章鱼 猪蹄 中药主治:补气血 柏实 白术(图) 萆 初生脐带 当归(图) 冬葵子(图) 鹅(图) 伏翼(图) 桂鱼 何首乌(图) 黄精(图) 虎骨 虎睛 虎肉 虎脂 桔梗(图)...
...。昔人以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湿自不能困脾;以六味地黄汤治下焦湿热,而湿热因养阴而化。此皆治其本也。若先治其标,则五苓散、四苓散、平胃散、小厘清饮、渗湿汤,皆可相宜而用。要之,湿有未化热者宜燥;渐化热者宜湿热兼治,古方所以有二妙、三妙也;湿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