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温毒发斑、时疫发斑、时气发斑。《温疫论补注·发斑》:“温疫发斑,寒热虚实皆有之,重者二三日便见,轻者五六日方出,淡红稀小者吉,稠密紫赤者凶。必察元气虚实,脉之有力无力。欲出不出,升麻葛根汤;斑已出,不宜再发,烦渴热甚,脉洪数者,...
...不收.下之复合.此与治伤寒表里诸法.有何涉哉.周禹载曰.按吴又可皆论寻常所有疫疠.喻嘉言止论天地不正之大疫.各极快畅.不可执一.要知瘟疫有伤气.伤血伤胃之殊.故见证不同.治亦稍异.若入脏者.则必不知人而死矣.大法以证为则.毋专以脉为据也....
...作者:刘松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序 叙 自序 卷之一·述古 卷之二·论治 瘟疫名义论 疫病有三种论 用党参宜求真者论 治瘟疫慎用古方大寒剂论 用大黄石膏芒硝论 立方用药论 疫症繁多论 治疫症最宜变通论 抄复论 仅...
...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
...、涓滴作痛,非大便燥结,即大肠胶闭,非协热下利,即热结旁流,以上内三焦悉见阳证,所以为阳厥也。粗工不察,内多下证,但见表证,脉体纯阴,误投温剂,祸不旋踵凡阳证似阴者,温疫与正伤寒通有之;其有阴证似阳者,此系正伤寒家事,在温疫无有此证,故不...
...槟榔(二钱) 浓朴(一钱) 草果仁(五分)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五分)上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吴又可曰∶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浓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蟠踞。三味协力...
...宜分阴阳施治论 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中风五派异同论 中风证治论 酒人多中风说 痹证析微论 痿论 风痹痿论 厥论 风厥辨 伤寒约法 论六经无再传 论寒证无传经 讹称阴证辨 释六经七日病愈 温病热病解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 温疫论 中暑中热论 ...
...窍中,则疫气不能入,与病患同床亦不相染。五更初洗面后及临时点之。凡温疫之家,自生臭秽之气,人闻其气实时以纸筋探鼻中,嚏之为佳。不尔,邪气入上元宫,遂散百脉而成斯病也。以雄黄点之,则自不闻其气,并辟诸恶怪梦神良。常以鸡鸣时,存心念四海神名三七...
...温者,温热也;瘟者,瘟疫也;其音同而其病实属不同。又可《瘟疫论》中,谓后人省 加 为瘟,瘟即温也。鞠通《温病条辨》,统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为一例。两家皆以温瘟为一病。殊不知温热本四时之常气,瘟疫乃天地之厉气,岂可同年而语哉!夫四时...
...温疫脉长洪而数,大渴复大汗,通身发热,宜白虎汤。白虎汤石膏(一两) 知母(五钱) 甘草(五钱) 炒米(一撮)加姜煎服。按∶白虎汤辛凉发散之剂,清肃肌表气分药也。盖毒邪已溃,中结渐开,邪气分离膜原,尚未出表,然内外之气已通,故多汗,脉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