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都是中医临床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强调“病证结合”,但这里的“病”是中医的“病”,而非西医的“病”,所以,即便是中医的辨病论治和中西医结合的“辨病论治”也有很大的区别。 除了辨证治疗、辨病治疗外,临床上有时候...
...根基就是《伤寒论》。如当代临床家李可老中医在四逆汤基础上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对于辨治严重心衰等急危重症,可力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疗效明显,有较强的可重复性。 中医的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是不少的,但不论是何种流派,疗效是硬道理。近些年来,...
...,但她不是甘草泻心汤证,因为她没有“下利日数十行”,该患者有口腔溃疡、口干、舌头灼热等上热症状,以及大便不成形等下寒症状,最主要的是该患者有明显的胸闷、气短等“气上冲”的症状,这个是典型的桂枝证,所以该患者的方证应该为“黄连汤证”。果然,...
...味、3味药,甚至更多的药物组成复方治疗,这样逐渐积累了用什么方,治疗什么证,即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是《汤液经法》。发展至汉代,对病位概念进一步细化,即“量疾病之浅深”,由表、里增加了半表半里概念,因而产生了完善的六经辨证理论,其代表著作...
...附方(三):“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疟病是往来寒热为特点的疾病,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之疟疾,说明该方重在温下祛寒。此二条,并未直接指明该方证六经何属,但可得知该方的主要适应证是“但寒不...
...的辨证要点为“腰冷重小便自利者。”这里所说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一病理性名词,意指“尿频”或“尿失禁”。其发生机理与“小便不利”相同,只是临床表现有别而已。正如日本人尾台榕堂在《类聚方广义》中所说:“‘小便自利’犹曰‘不禁’。术...
...。拟方:莱菔子10g,川贝10g,桃仁活血化瘀。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认为辨有形痰的寒热,关键在质不在色,稀薄为寒,稠黏属热。本例患者虽痰色白,但稠黏,故属热痰,舌苔薄黄也证实了这一点。纵观本病例,陈老师辨证精当,方证对应,故获奇效。(...
...患者并未见里热征象。如果这种误下是用大黄、芒硝,甚或甘遂等寒性泻下药,误下后应当出现里虚寒表现,也就是出现典型的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以及“自利”。治疗应当用以干姜、附子为主药的“四逆辈”。而本条文中,误下后出现了需要用...
...尿蛋白(++),尿潜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经抗过敏、抗炎治疗半年余,无好转。诊见:“满月脸”,精神疲惫,双下肢紫癜,咽痛,口干,便秘。舌质淡,舌苔腻,脉沉。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属越婢加术汤合赤小豆当归...
...心中有数,并不断揣摩玩味,推之临床,“有是证用是方”只是一种模式,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束缚。临证用方首重辨证,用成方加减又需辨方证。学方的目的不只在于记方,而是要掌握组方的规矩,配伍变化的方法。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所学知识逐步升华,又应做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