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雕元刻伤寒百证发微论叙_《伤寒发微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五卷.发微论二卷.题曰白沙许叔微知可述.直斋书录解题云.许叔微伤寒三卷.凡百篇.皆本仲景注.又有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寒论二卷.类五卷.皆未见.四库提要云.叔微字知可.真州人.绍兴二年进士.医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55/2.htm

伤寒指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吴坤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花序 自序 卷一 类伤寒 察舌辨症法 部位 形色 诊察 察舌辨症 察目法 六经本病 太阳总要述古 太阳本病述古 发热 恶寒 恶风 头痛 项强 体痛 太阳兼经新法 太阳阳明 太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hizhang/index.html

伤寒例》正误_《温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致其疾者。若夫春寒秋热,为冬夏之偏,倘有触冒之者,固可以为疾;亦无出于感寒伤暑,未可以言。若夏凉冬暖,转得春秋之和气,岂有因其和而反致疾者?所以但见伤寒中暑,未尝见伤温和而中清凉也。温暖清凉,未必为病,又乌可以言?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yilun/826-5-35.html

伤寒_《伤寒百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浮紧涩是伤寒.热少寒多不躁烦.(伤寒脉浮紧而涩.热少寒多.心不烦躁.)头痛无汗身拘急.微厥之时在指端.腰脊疼痛色多惨.唯宜发汗与通关.(学人先须要伤寒中风二证.伤寒脉浮紧而涩.中风脉浮而缓.伤寒者恶寒不恶风.中风者恶风不恶寒.伤寒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baizhengge/862-5-3.html

论阴证世间罕有_《温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阴阳二证,方书皆以对待言之。凡论阳证,即继之阴证,读者以为阴阳二证世间均有之病,所以临诊之际,先将阴阳二证在于胸次,往来惆HT ,最易牵入误揣。甚有不脉证,但窥其人多蓄少艾,或适在妓家,或房事后得病,或病适至行房,医问及此,便疑为...

http://qihuangzhishu.com/826/67.htm

论阳证似阴_《温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附载。(详见《伤寒实录》)温阳证似阴者,始必由膜原,以渐传里,先几日发热,以后四逆;伤寒阳证似阴者,始必由阳经发热,脉浮而数,邪气自外渐次传里,里壅闭,脉体方沉,乃至四肢厥逆,盖非一日矣。其真阴者,始则恶寒而不发热,其脉沉细,当即四逆,急...

http://qihuangzhishu.com/826/68.htm

说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传染之时,病状相若,如役使也。役于寒曰,役于热亦曰。《伤寒例》之可谓是于寒者,《巢源》、《千金》以下诸书之,半是于热者,所役不同,而其为则同也。然此所谓寒若热者,非正邪之寒热也,必惑夫反时者始相役也。故温有正邪之温,而无不...

http://qihuangzhishu.com/769/51.htm

《温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自叙 上卷 原病 温初起 传变不常 急证急攻 表里分传 热邪散漫 内壅不汗 下后脉浮 下后脉复沉 邪气复聚 下后身反热 下后脉反数 因证数攻 病愈结存 下格 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蓄血 发黄 邪在胸膈 辨明伤寒时疫 发斑战汗合论 战汗 自汗...

http://qihuangzhishu.com/826/index.htm

《吴医汇讲》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琐言》 回澜论 葵菜预解痘毒说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 卷六 三皇药王考 《脉诀》正讹 三焦论赘言 认要言 趋庭杂记 医书音义 夏月忌枳说 喜伤心恐胜喜解 恐伤肾思胜恐解 思伤脾怒胜思解 怒伤肝悲胜怒解 忧伤肺喜胜忧解 百合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50/index.htm

《吴医汇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琐言》 回澜论 葵菜预解痘毒说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 卷六 三皇药王考 《脉诀》正讹 三焦论赘言 认要言 趋庭杂记 医书音义 夏月忌枳说 喜伤心恐胜喜解 恐伤肾思胜恐解 思伤脾怒胜思解 怒伤肝悲胜怒解 忧伤肺喜胜忧解 百合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index.html

共找到217,2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