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教谕金匮辑义。系于晚年定本。是以极其精核。无须赘述。惟不肖受读既尚。时有管见。又诸家方论。扩充经旨者。其偶尔失载。亦间有之。赵以德衍义。周扬俊补之。题曰二注。近代朱光被有正义之作。俱出于先教谕下世之后。并撷其粹。皆标记在辑义上层。不敢谓...
...茯苓戎盐汤。上一方。【品考】戎盐,即青盐,说详于诸家本草可考。【辨误】李时珍本草附方引此方,曰∶小便不通,戎盐汤,用戎盐弹丸大一枚,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水煎服之。仲景《金匮》方云云。按∶《金匮要略》作小便不利。夫不利与不通,其证不同,不利...
...思过半矣。自此以后之书,皆非古圣相传之真诀,仅自成一家,不可与《金匮》并列也。...
...中医丛书。陈景岐编,刊于1934年。本书摘录《内经》和历代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辑而成。计有《诊脉入门》、《辨舌入门》、《药性入门》、《汤头入门》、《内经入门》、《金匮入门》、《伤寒入门》、《温病入门》、《女科入门》、《产科入门》、《幼科...
...中医丛书。陈景岐编,刊于1934年。本书摘录《内经》和历代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辑而成。计有《诊脉入门》、《辨舌入门》、《药性入门》、《汤头入门》、《内经入门》、《金匮入门》、《伤寒入门》、《温病入门》、《女科入门》、《产科入门》、《幼科...
...案张仲景自序曰.作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而梁七录.张仲景辨伤寒十卷.新唐艺文志.伤寒卒病论十卷.此乃今所传伤寒论.所谓十六卷中之十卷.其六卷.则杂病论.即今金匮要略.其遗佚者.(元邓珍序中亦尝论之)考千金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隋...
...温法有二,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以补。子和论疝多从劳内得之,然并补法。愚谓寒从外入者,其病多实。寒从内生者,其病多虚。设不能辨而概与散法,难免虚虚之咎矣。余采当归、萸肉等方,以补子和之未备。且遵仲景之旧法也。《和剂》胡卢巴丸 ...
...《内经》以先热后寒为温疟,与先寒后热之寒疟反对,而以但热不寒为瘅疟,《金匮》瘅、温二疟皆但温不寒,注家不能分别。泉谓疟之命名,本对温而立。冬感于寒及非时之温,至春发者,其状和顺谓之温;夏感于暑及非时之寒,至秋发者,其状酷虐谓之疟。疟有寒、...
...内科专着。八卷。清·尤在泾撰。刊于1768年。作者曾注释《金匮要略》,书名《金匮心典》。为了补充该书之不足,又撰集本书以为辅翼。书中参考历代方书并内科著作,参以个人心得和经验,阐述内科杂病48门。每门首列统论,概括该门病证的大致规律和治则...
...内科专着。八卷。清·尤在泾撰。刊于1768年。作者曾注释《金匮要略》,书名《金匮心典》。为了补充该书之不足,又撰集本书以为辅翼。书中参考历代方书并内科著作,参以个人心得和经验,阐述内科杂病48门。每门首列统论,概括该门病证的大致规律和治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